范軍堂在鉆研醫學理論知識
范軍堂在網上“充電”學習
商洛日報社(鄭文俊 孫傳卿 樊少東)身居秦嶺深處的范軍堂,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文化水平,11歲那年因患“脊髓瘤”而導致高位截癱,由此輟學在家。然而命運的夢魘沒能將他擊垮,他憑著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努力,自學家電知識掌握了電器維修技能,為十里八村的鄉親們修理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憑著一股持之以恒的鉆勁自學中西醫理論和行醫實踐,成為深受村民喜愛的無腳“赤腳醫生”;每年訂閱多種報刊雜志,在村里第一個辦理了寬帶上網,為人生夢想插上了一對美麗的翅膀。
命運拐點
1975年,范軍堂出生在商南縣金絲峽鎮馬家坪村的一戶普普通通農民家。這里地處秦嶺山區的腹地,村莊的四周都是高高的大山,每天只有到了晌午才能見到太陽的“臉”,高山擋住了他們溫暖的陽光,也阻礙了村民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然而,惡劣的生活環境沒能錮囿住小軍堂心中色彩斑斕的夢想。他小時候生性聰明好動,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擺弄家里的鎖具,探究個中的構造與功能原理,直到會拆、會裝、會修、會做。還喜歡在漫山遍野搜羅“有用的”材料,自己動手制作成精美實用的裝飾品。在村民眼里,他是一個聰明精怪的“小能人”。
然而在他11歲那年,他的人生道路就像家門前的“之”字形公路,來了一個大轉彎之后就急轉直下,那時他和同齡人一樣,剛開始伸展自己夢想的翅膀,正準備凌空飛翔的時候,病魔殘忍地折斷了他幼嫩的翅膀。1986年,小軍堂時常感到背疼,四肢也經常不聽使喚,多次到當地的衛生院和商南縣醫院去看,始終檢查不出病因。于是家人就帶著他輾轉來到西安的大醫院求治,被確診為“脊髓膜瘤”,當即住院進行手術治療。住院治療兩個月后,由于家境貧寒經濟拮據難以承受昂貴的醫療費用,只好向醫院提出回家康復養病,主治醫生對他的病情做了全面的復查之后,同意他回家休養,出院前還滿懷希望地告訴小軍堂和他的家人:“在家好好養病,半年后就能完全恢復了,就能回到學校去繼續讀書了。”誰知半年后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原先發病時肢體疼痛的感覺越來越弱,到后來就完全喪失了知覺,不得不再次到醫院去看病,沒想到卻得到了惡夢般的結果——自己已經高位截癱,從此終身只能與輪椅為伴。小軍堂不得不終止學業——這一年,他11歲,讀小學四年級。
自強不息
輟學后的小軍堂遠離了他心愛的學校,也遠離了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精神陷于孤獨無助的他選擇了用看書來打發自己無聊而又“漫長”的時光。早先在學校里萌發的“寫作夢”成為他讀書求知的強大動力,他看遍了家里所有的藏書,只要打聽到村里誰家有他喜歡的書,無論是文學著作還是科普知識,也不論是醫學專著還是家電維修常識,只要能借來,他都千方百計地去借來認真地看。有用的知識和喜歡的章句他都要認真地抄寫下來,反復地閱讀,仔細地體會。畢竟“山里的樹多,書少”,能借到讀的書太有限了,難以滿足小軍堂日益膨脹的讀書欲望。于是他就托人到鎮上去代買書籍。在知識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1990年,15歲的范軍堂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該怎么樣走下去的問題,他選擇了“家電維修”作為自己今后賴以生存的職業。他開始有目的的搜集有關家用電器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就連各種各樣的家電說明書都不放過,還訂閱《家電維修》《電子制作》《電子報》等報刊雜志,書上每一期、每一篇文章都讀到爛熟于心才肯釋手。為了搞清弄懂電器原理和電子元件的性能,家里所有的電器都被他反反復復地不知拆過多少遍。由于家境貧困沒有錢買維修工具,他就自己動手做。遇到書上提到的而家里又沒有的電器,他就四處打聽村里誰家有,然后拖著傷殘的身體前去看看,熟悉了解,能搗毀的就拆開揣摩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天道只酬勤快郎。范軍堂經過兩年看書自學,電器維修水平初步顯示出來,能夠給村民的電器進行小修小補了。于是在1998年,范軍堂借錢在村里的公路邊租了一間民房開小賣部,一方面賣些副食日雜用品,另一方面也有了一個家電維修的收活兒點。不懈的努力終于換來豐碩的回報,他的手藝得到村民的推崇,誰家里電器只要出現故障,都會去找范軍堂修理,不管故障有多大,到了范軍堂這里都能“手到病除”。
鉆研中醫
范軍堂“手到病除”的能耐還不限于此,為村民診病消疼的本事,也讓村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秦嶺山是個天然的中草藥“藥房”,山里生長著成千上萬種可藥用的動植物。許多村民既是農耕高手,也是經驗豐富的藥農。范軍堂從小就喜歡和藥農們泡在一起,跟著他們到山上感知花花草草,耳濡目染學到了不少中草藥知識。自從自己病殘以后,范軍堂想學醫、懂醫、行醫的念頭也越來越強烈,中、西醫方面的書籍也是他早年搜羅閱讀的主要內容。畢竟中、西醫理論不如家用電器的知識直觀易懂,在馬家坪這樣的深山溝里,范軍堂找不到一位能夠在醫學理論上對他進行指導的老師,因此,他遲遲邁不過中、西醫知識的門檻。
就這樣磕磕碰碰到了2001年才敢義務為村民瞧些小病,但還是往往不得要領。2002年9月他報學了“上海清華專修學院高等醫學部”的函授課程,開始系統學習中西醫的行醫理論。經過兩年刻苦而艱難的學習,范軍堂順利讀完學科的全部課程,終于在次年9月拿到了畢業證,也“拿”到了行醫的信心和資格。于是,就在家里開設了“家庭醫療診所”,為村民們診治一些常見病、常發病。
邊學習邊實踐,再實踐再學習。經過10年的磨練,范軍堂的醫術不斷上進,已經能夠給村民診治各種常見的外傷和疾病,即使遇到如“結石”之類需動手術才能治愈的大病,他也能準確地診斷出,及時為患者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免得貽誤病情。10年來,他的醫術醫德贏得了鄉親的信任和敬佩,一有頭疼腦熱就會到他這里求醫問藥,遇有大病,也喜歡先到他這里咨詢后再到大醫院去看。他成為深受村里人信賴和喜愛的坐在輪椅上的“赤腳醫生”。
給夢想插上翅膀
通過刻苦的自學,范軍堂掌握了家電維修這門手藝;經過超人的努力,他學到了治病祛痛的醫術。這些成就足以讓范軍堂自食其力,過上相對穩定的生活。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他那因高位截癱而折了翅膀的夢想始終沒有停止飛翔,生活的磨難和命運的歷練,將他的精神世界變得愈加豐富而飽滿,理想也愈加高遠宏大。
2005年,由于長期坐在輪椅上,臀部長出了褥瘡并引發骨髓炎,身無積蓄的范軍堂只好將經營了7年的小賣部盤出,以1萬元左右的價錢轉賣給他人,后到縣醫院治療骨髓炎的手術醫療費就花去了5000元。病好以后,他拿著剩余的5000元購買了一臺心儀已久的電腦,并辦理寬帶上了網。在那時,這是村上唯一的一臺電腦,成為村里頭等新鮮事。
自打有了電腦,范軍堂學習家電維修和醫術也就有了一個更好的平臺,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電腦上,為此還訂閱了《電腦報》潛心學習鉆研。現在一天24小時對于范軍堂來說,一點都不夠用,除了睡覺、吃飯,他白天給人看病、幫人修電器,晚上時間全部用來上網學習。他以“雪地雄鷹”的網名申請了QQ,但很少用來聊天,即使上了QQ也只是用來向網友征求信息和咨詢解決疑難的方法。他上網只做三件事,一是在中醫網絡學校繼續完善自己的中、西醫知識體系;二是不斷學習電腦運用和故障處理知識,提高自己的電腦應用水平;三是通過網絡這個平臺開拓自己的視野,了解深山之外的世相,學習更多更新鮮的社會知識,讓自己與山外的世界離的越來越近。
在采訪中,范軍堂表現得異常平靜,對自己多舛的命運沒有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抱怨,從他堅毅的眼神中,雖然記者讀出他目前依然“走”的十分艱難,特別需要社會來幫他,但讀到更多的是他對未來生活充滿了自信和對實現夢想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