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趙曉翔 廖娟)夏日的午后,當你走進洛南縣麻坪鎮云蒙山村,映入眼簾的是窗明幾凈的房屋鱗次櫛比,高大挺拔的灌木依山而立,綠樹環繞,溪流淙淙……是誰讓這昔日貧窮落后的山溝溝變成美麗富饒的新農村,是誰讓這個山村舊貌換新顏?村民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是我們的老支書陳根新。
今年66歲的陳根新,擔任云蒙山村村支記已有20余年,20多年來,陳根新立足實際,抓班子、強隊伍,抓產業、促增收,抓項目、求發展,不僅讓當地農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來,而且徹底改變了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村黨支部先后被縣委評為標桿支部、黨建工作先進集體,陳根新被推選為市人大代表,被市委表彰為優秀黨支部書記。
云蒙山村由原頭岔村和三岔村合并而成,2000年村里僅有12名黨員,且多數在六十歲以上,最年輕的已55歲。為壯大黨組織隊伍,陳根新挨家挨戶與村里的年輕人、“能人”談心,鼓勵他們入黨,10年來全村累計發展黨員48名,他還千方百計為這些黨員的成長提供有利平臺,這些年輕黨員有的成了村民小組長、有的當上了建筑小老板、有的成了產業大戶、有的搞起了運輸,成了促進云蒙山村飛躍發展的中流砥柱。
為了促進群眾增收致富,陳根新到處求取致富“真經”。通過實地調研,最后決定發動群眾搞規模化養殖散養雞,可大伙都反對,為啥?風險大怕賠錢??吹酱蠹业膽B度強硬,陳根新決定自己要第一個帶頭養雞給全村做示范,于是他投資買下了4000只雞,第一茬雞售完后,老陳發現賺的很少。經過反復琢磨,他發現影響收入的主要原因是飼料消耗量大、運輸成本過高的緣故。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陳根新直接和飼料廠聯系,簽訂供貨協議,廠方承諾市場最低價供貨。有了這一保證,陳根新第二茬大膽養了5萬只雞,這次果然讓老陳小賺了一筆??吹酱逯鴰ь^養的雞賺錢了,那些當初強烈反對養雞的村民有些動心了,陳根新趁機將養雞賺錢經驗在全村推廣,自己不養了,免費做起了技術指導,在老陳的精心指導下,困難黨員陳安運一期養殖2000只雞在4個半月后即全部出售,凈收入1.5萬元。嘗到甜頭的陳安運二期養殖6000只,4個月后收入5萬余元。2009年,在老陳及陳安運的示范作用下,有3戶群眾搞起了養殖,每戶年收入3萬多元,今年又新增了9戶。為了保證養殖業良性發展,村里還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辦起了飼料門市部,均以低于市場零售價10元標準銷售。目前,依靠這一產業全村年銷售收入90多萬元,人均收入700余元。
為了繼續解決好村民“錢袋子”不鼓問題,陳根新又親自到山西等地聯系勞動力轉移問題,在他的努力下,全村累計組織輸出勞力400多人,實現年均勞務收入320余萬元。另外,他帶領在家群眾在家鄉搞種植,先后組建起了200畝板栗基地、發展建500畝核桃園,核桃高接換優200畝,點播核桃300畝。
群眾的腰包雖然鼓了,但村集體經濟積累卻是毫無分文,村上連正常辦公用的辦公用品都買不起,支書老陳又一次陷入了思索。他想起十年前,有人在村里辦起了民營企業——云蒙山茶廠的事,云蒙山上盛產連翹葉,連翹葉具有清熱解毒、抗菌強心、利尿止吐等功效,深受消費者青睞。但連翹葉在當地屬季節性植物,每年只收一茬,對一個村級民營企業來說,由于原料產量少、生產周期短、管理成本高、管理經驗少等諸多因素,導致云蒙茶廠運營不到兩年就停產了。為盤活資產扭轉困局,老陳叫來村干部們反復商量對策。通過以廠房土地作抵押為云蒙茶廠擔保貸款10萬進行注資;在茶廠負債期內免收廠方給村集體上交的土地租金;加大宣傳力度,傾力打造云蒙山品牌,拓寬銷售市場等多舉措,使得云蒙山茶廠不但扭虧為盈,而且還開始逐年為村上交納租金,為村里創造了收入來源。同時,也為村里閑散勞動力在茶廠務工,成為本村村民增收的渠道。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也始終是老陳和他帶領團隊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寒來暑往,他總是不辭勞苦往返穿梭于上級部門和群眾之間。既要考慮爭取資金,還要解決項目問題,同時還要兼顧群眾的切身利益。經過多次的走訪和反復的爭取,長達4.8公里的通村水泥和6條組級道路全部硬化;村道間亮起了現代化的太陽能路燈;白嘩嘩的自來水結束了人們肩扛擔挑吃水的歷史、徜徉的河堤整修一新并換上了迷人的綠裝;功能齊備的7間3層辦公樓拔地而起;141戶群眾住進了整齊劃一的新式“洋樓”;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部接入進戶。
陳根新除了每天忙不完的緊事、難事,他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時不時還要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戶”“低保戶”和鰥寡孤獨戶。
2008年7月1日,他帶領全村干部來到了4組“五保戶”王春娃家,幫他鋤地里的雜草話家常。臨走時,王春娃激動地說:“我雖無兒無女,但有你們這些好黨員、好干部在,我一點也不孤單”。
2009年7月1日,他又帶領全村干部來到了孤兒王金剛家,看到孩子的兩間土房放眼見天的狀況,村干部們你一百、他五十的集資,再從辦公經費中擠一些。當天下午就動工給王金剛修了兩間磚房。有群眾說風涼話,村支書說道:“當干部不能顧自己,而是要照顧可憐人,要對得起黨的培養,對得起廣大群眾的信任”。
村民余云生是一個老上訪戶,2002年以來一直到各級上訪,無理取鬧,已成了村干部最頭疼的事,支書陳根新先是與其交朋友,再真誠談心,在其妻子住院期間又幫其解決醫療費,家里困難時及時送去救濟款。憑借不斷地努力和勸導終于逐漸化解了多年來的信訪積怨。用他的話說就是“用黨的恩情感召人,用個人的行動感動人,仇要恩解”。多年來,村上一直堅持每年正月十三召開村民大會,評選表彰上年的好媳婦、好公婆和外出務工先進個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全村已經形成了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和諧穩定的淳樸村風。同時,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陳根新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先后提交了《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建議》等近10條提案建議。
雖然村美了、人富了,但云蒙山村這位好支書卻也險些倒下了。2012年11月,他曾一度失去聽覺。所幸醫治及時,老陳的心腦血管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還是留下了后遺癥。家人心疼他讓他好好休息不要再操心了,他卻淡然一笑說,還有好多事還沒來得及干完。
陳根新就是這樣一位踏踏實做人,勤懇做事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他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八面玲瓏,但卻用他的滿腔熱血和辛勤努力換來了這片山的富裕,換來了這道水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