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整合民間書畫資源。我縣民間書畫資源底蘊深厚,目前全縣共有書畫協會會員132人,國省書畫協會會員23人,市書畫協會50人,縣書法家協會98人,書畫愛好者近500人。同時,我縣石門的麥稈畫、寺坡周嶺的糧食畫也獨樹一幟,石門鎮的王聰芳用麥稈畫的形式,再現了倉頡造字的情景。但這些書畫資源還比較凌亂和分散,尚未進行有效整合,所以迫切需要把這些可以利用的書畫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納入有償服務的產業化運作軌道,逐步建立起一個以倉頡文化為龍頭、以書畫創作為核心、以書畫作品展覽為載體,以書畫作品交易、銷售為目的的書畫文化產業發展格局,為打造文化強縣奠定堅實基礎。
五要打磨包裝作品。我縣書畫文化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深度開發不夠,書畫文化資源的商品轉化率較低,影響力不大,在省內、國內書畫文化產業市場中所占份額很少。長期以來,我們習慣用行政手段管文化,致使很多書畫展覽、競賽活動帶有濃厚的“官辦”色彩,書畫資源商品轉化率很低。因此,必須建立書畫文化資源轉化為書畫文化資本的有效機制,啟動文化市場管理的新機制,提高書畫文化資源的商品轉化率,這是發展我縣書畫文化產業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要把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轉變為現實的書畫文化資本,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書畫文化市場管理體系,建立一批以縣城為龍頭,有一定基礎的鄉鎮相配套的書畫創作基地、作品交易市場,作為書畫文化產品流動的平臺,大力發展一批書畫文化中介機構和書畫經營戶、書畫經紀人,讓我縣的書畫資源在市場化上邁出嶄新的步伐。
倉頡文化是洛南特有的一塊金字招牌,在書畫事業的發展中,我們只有抓住這塊招牌,用好這張名片,才能把洛南書畫藝術的產業做大做強,通過開展創建“書畫洛南”系列活動,真正把我縣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陜南文化強縣、華夏書畫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