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有伙盜賊將黑手伸向了一些古代廟宇,澤州縣多處村落廟宇文物頻頻被盜。經過3個月的縝密偵查,澤州警方打掉一個文物盜竊團伙,6名“文物大盜”已經被抓獲。
石墩不翼而飛 古廟石柱踩起高蹺
3月12日凌晨3時許,澤州縣大箕鎮申匠村的李大嬸被一陣“突突突”的三輪車發動聲驚醒,“誰半夜去干活呀!”李大嬸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廟門口有一輛三輪車剛剛開走,車上好像還坐著幾個人。
李大嬸家對面的廟是明朝修建的,清光緒年間重修時命名為普渡寺,近年來修繕完好,廟內現存的石獅、石墩、石鼓等文物已在澤州縣文物局進行登記備案,準備申報古文化遺址。當天早上7時,廟內僧人像往常一樣出門打掃,突然發現正殿門外支撐兩根石柱的一對石墩不翼而飛,只有兩根木頭支撐著石柱,石柱像踩著高蹺一樣顫顫巍巍,頂起的屋檐看上去搖搖欲墜。僧人慌忙扔下掃帚打電話報警。
這已是澤州縣公安局自去年12月以來接到的第3起古廟宇文物被盜案,失竊物品皆為石獅、石鼓、石墩等雕刻精美的石制文物。盜賊用斷線鉗剪掉上鎖的大門,將廟內可搬動的文物直接抬走,不易搬動的就使用專業工具“偷梁換柱”,將柱礎換成磚頭、木頭等物,手段專業,要知道稍有失誤,房梁會隨時坍塌。
據案發地附近村民反映,盜賊不僅偷廟里的,還要順便進入一些外出打工村民的空巢老屋中,把佛龕、古幣、瓷碗、瓷瓶一類的古物順手牽羊拿走。澤州縣金村鎮柳泉村的王福老人全家都在城里打工暫住,村里有幾間上輩留下的老屋,2月27日老人回到家中,發現自己積攢的古幣、銀元、稀缺錢幣、不同制式的三尊毛主席像,以及瓷盤、瓷碗等物被掃蕩一空,家中被翻了個底朝天,老人捶胸頓足地說,那幾張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三元面值人民幣,是蘇聯代為印刷的,很快就停止流通了,聽說一張就可以換一輛面包車啊。
大海撈針,“老巴”浮出水面
文物盜竊案發后,民警們連續幾日在多個案發現場的勘查均毫無收獲,這伙盜賊竟然未在現場留下任何痕跡,哪怕一個鞋印,一絲毛發。僅有的線索就是大箕鎮申匠村李大嬸所說,多名犯罪嫌疑人乘坐三輪摩托車在凌晨時分進行盜竊。由于案發村莊大都偏僻貧困,根本沒有安裝任何監控設施,三輪車可以說是無跡可尋。
這是一個怎樣的團伙,不僅盜竊技術“高超”,而且具有極強的反偵查意識?
“大箕、南嶺、東溝、高都……”
深夜,澤州縣公安局大案一中隊隊長王賀東緊盯澤州縣地形圖思索著。王賀東將所有案發地點連線后,發現正好畫成了一個圓圈,而中心就是城區。城鄉接合部由于房租便宜,許多外來人員都在這里暫住,王賀東大膽推斷,這一伙盜賊駕駛三輪摩托車駛離作案現場后,必是落腳在市區,各個治安卡點一定會出現蹤跡。
民警們迅速分頭前往在各個出市口設立的治安卡點,在案發時段仔細尋找,果然發現了一輛可疑的三輪摩托車,在這輛車的登記信息中,一個手機號碼進入了民警的視線。
然而民警調查發現,這個手機號碼是用偽造的身份證登記的,名字顯然是假的,身份證尾號為000,也就是說,民警們可能要將后三位排列組合999次后,才可能得到真實的身份證號。
接下來,副中隊長賀海兵和趙亮帶領幾名專業人員,圍繞這來之不易的線索在網上展開了“大海撈針”。通過模糊查詢的方式,運用公安網各類數據庫,將點滴信息篩選、甄別,這不僅需要智慧和技巧,更需要極強的毅力和耐力。一星期后,民警們在幾百萬條記錄中,逐漸縮小范圍,一個名為“老巴”的關鍵人物出現了,通過進一步搜索剝離信息,老二、宋三等人浮出水面,他們的暫住地正是城區鐘家莊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