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俗話說的“孩子看著是自己的好,老婆看著是別人的好”一樣,不少藏家對于藏品就像是家長對于孩子的感情,因此一旦有人認為孩子不好,家長的心里總是或多或少有些不開心。
“我把藏家定義為兩類人,一類是剛入行的,他們什么都不懂,因此你說出你的判斷后,他們會很開心,因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另一類則是常年搞收藏的,他們可能是傾盡一生所有去搞收藏,如果這時候你說這藏品是假的,他肯定會不高興,甚至會張口罵你。”老山和趙景華,都曾有過類似的遭遇:“所以現在很多鑒定專家不但會鑒定藏品,還都是微表情專家,根據藏家的表情,斟字酌句的跟對方談。”
因此在古玩行里,專家們有一個默契的潛規則,那就是一旦遇到藏品是假的,往往會推脫自己“看不懂”、“看不明白”。“這么說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避免刺激藏家,再一個也是不得罪人,萬一人家的藏品是某些知名專家鑒定過的呢?”趙景華表示。
在老呂看來,那些搞了一輩子收藏,或者是收藏了大量古玩的藏家,輕易不會找人來給自己的藏品做鑒定:“即使來做鑒定,也是在求一個心理認同或者心理安慰。你想啊,他能一下收藏幾十件幾百件甚至上千件的藏品,他肯定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收藏理論,這個時候你即使告訴他這是假貨,他也不會認為你是對的,相反他會覺得你水平不行。所以這時候鑒定專家一般就說自己看不了,或者是違心的承認這是真的,如果不這樣,你就會得罪人。”
3 大藏家背后的利益集團
每一個大藏家的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個利益集團。
這個利益集團往往是由文物販子、制假者和鑒定專家組成,他們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忽悠藏家不斷的掏錢購買贗品。“中國的文物收藏鑒定專家數量不多,同時認證也存在一定問題,很多人往往會自封或者被封為‘鑒定專家’,或者加入一些所謂的文物鑒定協會,打著這些協會專家的旗號騙錢。”
與以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忽悠方式不同,這個利益集團更多的是采取做局的方式來忽悠有錢的藏家。“舉個簡單例子,一個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什么都不懂,如果你從小就給他灌輸一些黑白顛倒的理論,那他可能就會相信黑是白,白是黑。很多所謂的利益集團就是這樣,給剛涉入收藏行業的大藏家們灌輸一些錯誤的理論,讓他們養成錯誤的收藏觀念。”
一旦這種利益集團形成,即使有敢于說真話的鑒定專家,也很難糾正藏家們錯誤的觀點。同時這個集團為了自身利益,也不惜去攻擊說真話的人。
“得罪一兩個藏家沒什么,但是得罪一群在圈子里混的人,可能就會引來一些麻煩。”趙景華就曾聽說過類似的事情,曾有大藏家請了一批專家去給自己的藏品做鑒定,其中有一個比較老實的專家因為說了實話,引起了藏家的不滿:“隨后大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網上、圈子里時常會出現一些攻擊這位鑒定專家的言論,使得這位鑒定專家頗為無奈。”“去給人做鑒定,犯不著把自己的飯碗給砸了,所以大家干脆就心知肚明,盡量不得罪這些藏家和他背后的集團,而不得罪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輕易否定別人的藏品,哪怕你知道那是贗品,你也別戳破。”老山對記者表示。
當然,除了大藏家背后有利益集團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感集團”,這些人與大藏家們一樣,也收藏了一批贗品,在屢屢被人鑒定為贗品之后,他們開始與一些大藏家們形成了情感聯盟,抱團取暖:“肯定別人,就是肯定自己,你想一下,如果你收藏了很多古玩,大家都說是假的,忽然有個大藏家說你收藏的是真的,你是否會出現一種知己的感覺?于是你們就結成了一個情感聯盟,由此可想而知,一個大藏家身邊都是這樣一群肯定他的人,那他更不會認為自己收藏的是贗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