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縣提起呂興國,大家都稱他為“哥們多、牌局多、票子多”的“三多書記”。
如果不是東窗事發,呂興國可以說是“安全著陸”了。32歲當上房縣萬峪河鄉黨委書記,42歲成為房縣國土資源局“重權在握”的局長,56歲提拔為副縣級干部并擔任湖北(房縣)野人谷省級自然保護區黨委書記,呂興國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
但隨著手中權力的逐步增大,他開始忘乎所以,弄權腐敗,對金錢、權力的貪欲,讓其不能自拔,最終受到黨紀國法嚴懲。該案涉及金額532.3萬元,其中受賄金額230.5萬元,呂興國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哥們多,黨性在老板“圍獵”中迷失
官商交往必須守度有道,把握好公私分明的界限,交往過度,就會倒在“官商勾肩搭背”的陷阱里。
權力的瘋狂,首先是掌權者自己的迷失。呂興國從一個公認的能吏,墮落為腐敗分子,關鍵在于思想“出軌”,黨性缺失。
呂興國出生在房縣一個小山村,從一名公社干部,一步步干到鄉鎮黨委書記、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直至副縣級干部。從政初期,他守紀律講規矩,工作有魄力,有“勇于任事”之美譽。特別是他任房縣萬峪河鄉黨委書記期間,帶領群眾憑著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萬峪精神”,使該鄉一度成為全省脫貧致富模范示范點。
1999年,42歲的呂興國被任命為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有了“大顯身手”的舞臺,呂興國的人生發生了轉折,只不過這個轉折讓他日后栽了跟頭。
隨著職位的變遷,手握土地收儲、土地出讓、房地產調控等重權的呂興國,成為了開發商爭相拉攏的“紅人”。吃請玩樂、推杯換盞,呂興國原本以為只是走走過場的工作應酬,可沒想到時間一長,看到老板們一擲千金的“瀟灑”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無所不能”,他的心態漸漸失衡。呂興國在懺悔書中寫道:“和這些老板們相比,自己的能力不比他們差,付出的也遠比他們多,而自己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工作,工資每月也就兩千多元。”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使呂興國心中奉獻與索取的天平失衡,對老板們獻上的“殷勤”習以為常,對老板們送上的禮金禮品也照單全收,天天與商人推杯換盞、稱兄道弟。公開帶著自己的情人和這些“小兄弟”們出入酒店、歌廳、會所,關系好得如同“狗皮襪子沒反正”。久而久之,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職責,也把黨紀國法拋于腦后。在他看來,枯燥的說教與刻板的紀律,都不如交幾個“樂善好施”、“手眼通天”的朋友來得實在。
商人王某是呂興國的“鐵哥們”,在呂興國的關照下,王某獲得了房縣城關鎮警民街一塊土地,他的孩子也被呂興國安排到房縣國土資源局上班,呂興國獲得了15萬元的“感謝費”;商人高某為了承攬工程、結算工程款方便,先后送給呂興國22萬元現金。呂興國在短短數年間收受“哥們”、“朋友”送上的款物就達312.3萬元。
對于這些老板們來說,他們追求的是“放長線釣大魚”,通過與呂興國保持良好關系,可以承攬更多工程,撈取更多好處。在呂興國看來,收錢也是“安全”的,認為“兄弟們”不會出賣他,上門送錢并不一定是來求他辦事的,純屬人情往來,自己也會適時地給“兄弟們”回禮。況且,平時打個招呼或行個方便,都不過是舉手之勞,并不違法。
殊不知,靠金錢和利益建立起來的朋友關系不過是一個權錢交易的借口,哪有真正的友誼可言。呂興國盡管對“兄弟們”“關愛備至”,但當其東窗事發時,恰恰就是這些“鐵哥們”的交待,為案件突破奠定了“基礎”。
牌局多,底線在“愛好”中失守
愛好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培育情操,提升修養,也可能由“好”而“貪”、由“玩”而“腐”。
“遠華走私案”主犯賴昌星有一句“歪理名言”:“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呂興國正是被點中愛好“死穴”而落馬的。
剛當上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時,呂興國給自己定了一條“鐵規”:決不以權謀私,決不收受禮品禮金。每到逢年過節,呂興國都會獨自一個人躲到誰也找不到的地方,躲避腐蝕的侵擾。然而,呂興國有一個小愛好——打牌,一些有求于他的下屬和老板打聽到他有這個愛好后,就采取曲線進攻的方式來瓦解他的防線,紛紛開始請他打小麻將,賭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最初的“斗地主”發展到“詐金花”。呂興國自然是屢戰屢勝,“贏”得盆滿缽滿,牌癮越來越大,最后到了不分場合、不論時間的地步,一有空就約人到辦公室抓緊時間“搞一下”。
和呂興國走得最近的計某、畢某等一群房地產開發商和工程承包商,喝酒、打牌成了維系彼此感情的紐帶。當呂興國在牌桌上輕而易舉贏得一沓沓鈔票時,心知肚明“牌友”的醉翁之意,他也投桃報李,利用職務之便為“牌友”承攬工程。在呂興國的關照下,商人計某先后承接了房縣尹吉甫鎮3個村的河堤工程,房縣3個鄉鎮的低丘崗地改造工程,以及房縣國土資源局下屬6個國土所辦公樓建設工程。
8年間,呂興國通過打麻將、詐金花非法所得55萬元。起初不把“小愛好”當回事,最終卻被小恩小惠“拉下馬”。呂興國在接受組織調查時聲稱是自己放縱了“愛好”,糊里糊涂鉆進了他人設下的圈套,“老板下了套,我糊涂鉆;部下下了套,我勇敢鉆;朋友下了套,我仗義鉆。”
辦案人員介紹,眼下,有的官員喜歡打牌賭博,就有人借機靠近你,有意輸點錢給你,你贏了錢后,覺得這人不錯:一來陪自己娛樂讓自己開心;二來打牌贏錢又不是貪污受賄。正是有了這樣不健康的愛好和想法,才會底線失守,將“私人愛好”與“公權力”混淆在一起,最終觸犯紀律與法律。
小節之中有大義,愛好之中見品行。領導干部的個人愛好直接關系其從政道德和公權力的廉潔公正使用,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呂興國的落馬警示廣大黨員干部:“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領導干部如果把握不好是非界限,最終就會因私人愛好走上不歸路。
票子多,人生在弄權腐敗中“崩盤”
權力一旦迎合貪欲,被染上銅臭味,就會異化和失控,手握權力者就會用這把雙刃劍砍倒自己。
在一個地方或一個職位呆久了,就容易形成“老板凳”現象。 呂興國在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崗位上一干就是14年。
采訪中,與呂興國共過事的干部對其評價就是一個字“怕”。一名干部說,呂興國的作風很霸道,如果不按他的意圖干事,就要被他“穿小鞋”。
房縣國土資源局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對呂興國也是怕字當頭,不敢問、不敢說,放棄了監督的權利,如此一來,在房縣國土資源局,呂興國自然“一言九鼎”。
呂興國在悔過書中寫道:“只要和縣主要領導關系處理好,在房縣沒有執紀執法機構可以監管我,上級機構又監管不到我頭上來。” 監管的缺失和乏力,使呂興國逐漸把單位當成自己的“家”。為了一己私欲,他拉幫結派,搞個人“小集團”,化公為私成了其駕輕就熟的牟利手段。
“要拿到項目和土地,得呂興國點頭。”這在房縣商人圈中,不是什么秘密。某老板聽說找呂興國辦事要送錢,不送錢辦不了事,而且“胃口”大,為了拿到項目和土地,就一次性送給呂興國大量現金。
商人計某證實,在做項目過程中多次找呂興國匯報工作,呂興國都置之不理,于是開始一萬元、兩萬元地送,后來發現沒有“大手筆”,根本承接不到大的工程項目。為了得到呂興國的關照,錢越送越多,單筆高達20萬元,呂興國僅收計某一人的賄賂就達69萬元。從此,在計某的項目上,呂興國是有求必應,甚至主動幫其協調解決一些難題。
赤裸裸的權錢交易,讓呂興國賺得“盆滿缽滿”,迷失在極度膨脹的欲望中。2007年3月,開發商顏某約呂興國買斷房縣城關鎮玩具廠合伙投資開發“三官臺小區”,為了在房地產開發中分得“一杯羹”,呂興國伙同房縣城關鎮黨委書記龔舉成,編制虛假的玩具廠改制職工安置資料,騙取70萬元土地出讓金,用于“三官臺小區”房地產開發,并讓商人計某出資20萬元給開發商顏某,作為自己在房地產開發項目中的投資。事后,呂興國獲得了3間門面房、一套商品房及一間車庫,不花一分錢,就將價值上百萬元的房產收入囊中。
2013年5月,呂興國在競爭副縣級干部期間,為阻止個體老板高某檢舉揭發自己的違紀問題,指使房縣國土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從土城鎮大河灣水毀工程中虛列30萬元工程款,作為“封口費”交給舉報人。殊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呂興國最終沒能成為“漏網之魚”。
“悔不該私欲膨脹,被金錢迷住了雙眼;悔不該喪失原則,把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悔不該無視黨紀國法,把自己放在組織監督之外……”案發后,呂興國的懺悔姍姍來遲。
呂興國的悔過書
回顧50余年的人生道路,我曾有過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并獲得了許多驕人的榮譽,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我一步步走上縣級領導崗位。可惜的是我沒有很好地珍惜,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犯下了不可原諒的嚴重錯誤,直到跌入違法犯罪的泥潭,損害了黨的形象,也給家庭帶來了傷害。現在想起來,悔恨不已,痛不欲生!
信念喪失,防線失守。參加工作30多年來,我自認為為黨和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特別是我在擔任房縣萬峪河鄉黨委書記期間,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憑著扎實、肯干的“萬峪精神”,使萬峪河鄉一度成為全省的模范示范點。然而,我調任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后,隨著地位的升遷、權力的增大,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貪圖安逸、享樂的思想日益滋生,對“燈紅酒綠”的生活,對有錢人一擲千金的豪爽不由自主地羨慕起來。心想自己的能力不比他們差,付出的也遠比他們多,可自己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工作,工資每月也就2000多元,心里開始不平衡了,產生了等價交換的思想。開始吃講排場、穿講高檔、玩講多樣,對一些小恩小惠由最初的斷然拒絕到坦然接受,從一般的吃吃喝喝演變為赤裸裸的權錢交易。
監督乏力,權力失控。在縣一級,當一個國土資源局局長也算位高權重,自認為只要和主要領導關系處理好,在縣里沒有執紀執法機構可以監管我,上級又監管不到我頭上來。特別是在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4年,決策“一言堂”、用錢“一支筆”,錯位的思維、“一人決策”的工作環境,導致我的膽子越來越大。不該做的事敢做,不該收的錢敢收,不該辦的事敢辦,不該違的紀敢違,誰和我關系“鐵”就把工程交給誰,誰效忠我、聽我的話,就把誰放到重要崗位上使用。做任何事都把黨紀黨規丟在一邊,把自己放在組織的監督之外,領導的告誡、單位的學習,被我當成耳邊風,最終因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生活腐化,被黨紀國法的高壓線打得頭破血流。
貪圖享樂,情趣低下。剛當上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時,我給自己定了一條“鐵規”:決不以權謀私,決不收受禮品禮金。每到逢年過節,我就會關掉手機或躲到沒人能找到的地方,躲避“糖衣炮彈”。然而,我有一個小愛好,喜歡打牌,一些有求于我的老板知道我有這個愛好后,就采取曲線進攻的方式來瓦解我的防線。開始請我打小麻將,賭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我被別人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拉下水,思想開始變得麻木了,每天過著從辦公桌到麻將桌、從麻將桌到酒桌的“三部曲”生活。當我在牌桌上輕而易舉贏得一沓沓鈔票時,心知肚明“牌友”的醉翁之意,我也投桃報李,利用職務之便為“牌友”承攬工程。不把“小愛好”當回事,最終被小恩小惠“拉下馬”。
反思我的錯誤,教訓是深刻的,深感對不起黨的諄諄教誨,對不起組織對我幾十年的教育培養,對不起各級領導對我的關愛,對不起家人對我的期盼。我將深刻反思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希望廣大黨員干部以我為鑒,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心莫貪,貪念必起禍”。唯有守住清廉,才能守住幸福人生。
呂興國,男,1957年2月出生,曾擔任房縣國土資源局局長、湖北(房縣)野人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副縣級)。因犯受賄罪、貪污罪,被丹江口市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3年。
呂興國案件的幾點警示
從平日愛交“小兄弟”,到私下放縱“小愛好”,以至于不知不覺滑入“小圈子”,逐步變質,走向腐敗。呂興國的腐化蛻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一是牢記“不搞‘小圈子’遠離‘小兄弟’”的告誡。當前,少數領導干部熱衷于搞“小圈子”、交“小兄弟”。“小圈子”實際上就是權錢交易的“貿易貨棧”,在“圈子”里用哥們義氣代替組織原則,用圈內利益代替全局利益,“小圈子”演變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小兄弟”成腐敗幫兇,一些領導干部所交的“小兄弟”,既不是真朋友,更不是親兄弟,多是一些心術不正、趨炎附勢的小人。他們千方百計接近領導干部,挖空心思討好,處心積慮拉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領導干部當作“資源”來開發,當做“老大”來利用。“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領導干部一旦手中沒有了權力,“小兄弟”也就不會再跟你“鐵”了。從這些年查處的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看,一些人就是被“小兄弟”拉下馬、送進鐵窗高墻的。
二是牢記“官商交往要有道”的告誡。司馬遷有句話說得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官和商,自古以來就難分難舍。一些官員的工作職責注定了必定要與商人打交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由于資本的逐利性,總有不法商人覬覦干部手中的權力,千方百計攀親掛友套近乎,試圖拉人下水,讓權力淪為其牟利的工具。如果一旦交往過度,經受不住誘惑,就成了“官商勾搭成奸”,滋生腐敗,自掘墳墓。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呂興國案件再次警示我們,官與商之間的交往,必須守住底線。如果逾越了這條底線,最終就是自掘墳墓。
三是牢記“當官發財當兩道”的告誡。升官與發財,或者說從政與發財,兩者是不可兼得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就曾告誡北大學子,“升官發財自古就是謬論,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李克強總理也在去年“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說:“自古有所謂‘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人不能把金錢帶入墳墓,金錢卻可以把人送入墳墓。”這些年不斷查處的腐敗案件,就是由于一些人在當官和發財的價值觀和權力觀上出了問題,有的領導干部長期處在一把手崗位上,大權在握,加之缺乏有效監督,使他們得以拿“公權”獲取“私利”,把單位當成自己的專屬領地。對金錢的貪欲、對權力的尋租,最終使他們滑向腐敗的深淵。當官和發財是截然不同的兩條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干部既走當官道,當忘發財夢。否則“腳踏兩只船,遲早要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