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原書記、副主席吳繼德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蘭州新區管委會原副主任萬里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4月28日晚,甘肅省紀委官網“甘肅廉政網”連續發布兩條重磅消息,讓社會各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該省紀檢監察機關“打虎拍蠅”行動。
今年以來,甘肅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持續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一季度,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5859件次,同比增長25.2%;初核1296件,同比增長96.1%;立案542件,同比增長36.2%;結案478件,同比增長25.5%;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20人,同比增長4.6%。立案查處地廳級干部7人,縣處級干部31人,鄉科級干部234人。
打造信訪舉報處理“一把手工程”
從數據來看,甘肅一季度初核違紀線索同比增長達96.1%。如此大幅度的增長,與該省今年著力實施的信訪舉報處理“一把手工程”密切相關。
今年,甘肅省紀委明確要求市、縣兩級紀委書記對于上級轉交及本級收到的信訪舉報件要全部閱看,及時發現黨員干部問題線索。這就意味著對每一件信訪舉報件都不能草率處理,對有價值的線索決不允許放過。
“要加強信訪舉報工作,完善信訪受理、處置機制,強化問題線索管理,嚴格執行線索分類處置工作規定。對問題線索要迅速查處,該紀律處分的及時給予處分、該組織處理的及時作出處理、該移送司法機關的及時進行移送。”甘肅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張曉蘭強調。
依照要求,甘肅市、縣兩級紀檢監察信訪部門堅持實行月報告制度,為領導準確了解情況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推行紀檢監察機關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制度,推動解決重要信訪舉報問題。為此,省紀委領導和廳級干部每年至少接訪半天,處級干部每年至少接訪1天。
巡視成為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
查辦案件、懲治腐敗的前提是發現問題,巡視就是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
目前,甘肅今年首輪巡視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甘肅省委派出的8個巡視組正在對白銀、天水、酒泉、臨夏、慶陽5個市(州)及所轄15個縣(市、區)開展常規巡視,對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公司、甘肅物產集團有限公司、靖遠煤業集團有限公司等3家省屬國有骨干企業開展專項巡視。
甘肅省委巡視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加大對市、縣的巡視力度,統籌推進對省直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巡視,全年計劃安排三輪常規巡視。同時,利用新組建的3個巡視組,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專項巡視,力爭在年內實現對所有省屬國有骨干企業巡視的全覆蓋。
巡視組被譽為“千里眼”、“順風耳”。據介紹,去年開展的三輪巡視中,各巡視組發現“四個著力”方面的問題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1034件,其中發現涉及領導干部問題線索561件,數量比往年有大幅度提升。全省初核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中,巡視提供的線索同比增長近10倍。
創新實踐著力破解辦案難題
查辦案件是反腐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甘肅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創新辦案理念,探索辦案舉措,著力破解辦案難題,辦案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
定西市推行縣區紀委異地交叉辦案和鄉鎮紀委協作辦案機制,為基層紀檢部門增添了動力和活力。這一機制按照“地域相近、力量互補、經濟便捷”的原則,以相臨縣區和鄉鎮為單位,建立辦案協作區,由市縣紀委分管案件的副書記協調指揮,聯系縣區、鄉鎮的常委具體指導。同時,建立了由148名辦案人員組成的“辦案人才庫”,根據案情需要,在異地辦案和協作辦案中,按照異地交叉的原則,隨機抽調其他縣區辦案人員。
武威市紀委對省紀委交辦和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的問題線索,以及本級受理的由下級紀委管轄的黨員干部的重點違紀線索,實行提級辦案。由市紀委直接查辦,既有效防范了可能出現的干擾,又對基層違紀違法人員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同時,建立“鄉案縣審”工作機制,鄉鎮紀委的立案案件調查結束后,情節簡單、定性明確的案件由縣級紀委審核把關,提出指導意見,情節嚴重、情況復雜的案件則移送縣級紀委直接審理,確保案件質量,有效避免了處分畸輕畸重的問題,維護了黨紀嚴肅性。(記者 姚志宏 通訊員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