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有一家公司,每次當國際船舶停靠時他們會登船清理污油水,卻同時偷偷購買船舶油箱里的自用免稅燃料油,上岸后就轉手倒賣,5年來走私燃料油26000立方米,案值超1億元。幾天前,這家公司被端了。
5年倒賣了1個億免稅油
4月15日,廈門海關聯合中國海警福建總隊籌備組共同出擊,開展“3·25”走私成品油專案廈門戰區查緝行動,在島內一家寫字樓內,帶走了涉案船務公司梁某等8名人員。
這家公司成立于2007年,從2011年開始,公司利用清理國際船舶污油的資質和便利條件,在海上大肆購買燃料油走私入境并銷售牟利,累計走私燃料油26000立方米,案值超1億元,涉稅額逾3000萬元。目前涉案人員已被海關緝私部門采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不僅廈門,同時行動的共有7個海關和7個海警省總隊,共出動警力295人,艦艇7艘,在公安、邊檢等部門的配合下,在廈門、漳州、深圳、汕頭四地市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39人,查扣涉案船舶3艘、成品油300余噸,贓款美元現金20余萬元、人民幣4萬余元,以及物證書證一批。
每立方米賺1100多元
至此,免稅燃料油的走私利益鏈條也徹底曝光。這些公司表面上都是船務公司,擁有合法的資質,當國際船舶靠岸時,按照國際公約,行船過程中產生的污油水、生活垃圾等不能排入海中,要依靠這些船務公司登船清理。但是,這些船務公司卻偷偷地購買船舶油箱內的自用燃料油,因為這些油品免稅,上岸后再倒賣給化工企業就能賺取暴利。那么,這些油都去哪里了呢?據介紹,這些燃料油最終可能被加工成各種油品流入磚場,用于設備加溫等等。
到底有多暴利?按照廈門這家公司查獲的數額粗略計算,每立方米就有1100多元的利潤。
導報記者獲悉,這樣的案件在廈門關區還沒有發生過,也是打擊成品油走私“春雷”行動目前取得的最大戰果。 (海峽導報記者 香卉輝 通訊員朱文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