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人不進車
流峪、岱峪、庫峪、大峪、石砭峪、竹峪、皂峪、甘峪、田峪、就峪、塔峪、黃池峪、黑峪。
這些峪口現在或未來規劃建設水庫,在生態敏感區范圍內的村莊、建筑物一律遷建,不進車、不進人。
22個半封閉保護峪口禁止任何開發建設
進人不進車
清峪、道溝峪、扯袍峪、白道峪、小峪、羊峪、土門峪、姣峪、天子峪、抱龍峪、黃峪、白石峪、紫閣峪、鴿脖峪、烏桑峪、黃柏峪、化羊峪、燒柴峪、潭峪、粟峪、赤峪、車峪。
這些峪口以自然村落為主,禁止任何開發建設,保護峪口生態環境,進人,不進車。
13個保護利用峪口結合各自特色開展利用
可進人進車
這些峪口可以結合各自特色開展生態利用,進車、進人。
泥峪——依托峪口內龍潭、雙龍洞、仙人墓、石門一線天、石林等景點打造休閑探險旅游;
輞峪——重點打造提升輞川煙雨、輞川漂流、輞川溶洞景區;
小洋峪——依托云臺山打造休閑旅游度假區;
湯峪——打造溫泉康體旅游度假勝地;
太峪——聯合周邊終南山文化資源打造秦文化休閑旅游;
子午峪——挖掘峪口內金仙觀道文化,打造道文化養生度假區;
灃峪——依托秦嶺野生動物園結合自然山水達到秦嶺休閑旅游歡樂谷;
祥峪——利用東大溫泉結合祥峪森林公園打造溫泉康體旅游度假勝地;
高冠峪——依托圭峰山、大寺遺跡結合自然山水打造佛文化主題旅游;
太平峪——依托太平國家森林公園打造康體度假旅游;
澇峪——依托朱雀國家森林公園打造生態度假旅游;
耿峪——打造西觀音山養生度假山莊;
西駱峪——利用古棧道遺跡重點發展休閑戶外運動。
秦嶺72峪,西安段占了48個。《大秦嶺西安段保護與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提出,對西安段的峪口分類保護利用,其中13個各具特色的峪口可以進車、進人“自由行”。其他35個峪口定位為生態保護峪口,實行全封閉或半封閉保護。
環山路沿線擬建四大旅游片區
藍田長安戶縣周至各具特色
未來到環山路沿線休閑旅游,你可以根據需要分類選擇路線:康體養生往藍田,文化休閑到長安,如果要感受道教文化或體驗創意旅游,可以選擇周至或戶縣。
昨日記者從市秦嶺保護辦獲悉,根據剛制定的《大秦嶺西安段保護與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我市將在環山路沿線空間規劃建設四大功能結構片區。該方案正在等待省政府審批。
秦嶺北麓西安段東西全長166公里,共48個峪口,涉及臨潼、藍田、長安、周至、戶縣5個區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范圍為:環山路以北1000米至西安市東、西、南行政界線,規劃總用地面積5852.67平方公里。規劃定位為生態、旅游、文化、休閑。
方案中提出,根據環山路沿線空間發展形態及行政區劃,規劃形成主線明確、組團發展、城鎮點綴、山水掩映、田園襯托的四大功能結構片區,分別是藍田康體生命旅游區、長安文化旅游休閑區、戶縣高新科技旅游觀光區、周至道文化旅游休閑區。
環山路兩側將大面積布局現代農業項目,并根據各區縣重要資源特征,設置11個節點區域,合理規劃以現代農業為支柱,生態觀光、旅游文化、創意研發、康體生命等四類主導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共同打造166公里長的生態旅游觀光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