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力打造生態綠化圈讓百姓暢享綠色福利
本報記者 汪 锳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居于中心城區之中的人們,在享受城市“硬設施”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還能切身感受到“綠園林”造就的舒適愉悅,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不斷增強。
近年來,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過程中,我市積極探索城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模式,帶來了人居環境質量的大幅提升。目前,中心城區公園、游園的數量達到65處,綠地面積10.8平方千米,綠化覆蓋面積11.6平方千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2.87%,綠地率38.3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69平方米,形成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綠化格局,彰顯了城市特色、提升了城市品質。
公園廣場增綠。中心城市累計建成6座綜合公園、7座社區公園、10座專類園、20座游園廣場,利用拆違空地、邊角地建成22座“口袋公園”,構建起了“主題公園+專類公園+口袋公園”城綠交融、星羅棋布的城市公園體系,“5分鐘健身圈、10分鐘公園圈、15分鐘便民圈”全面形成,市民推窗見景、出門進園。
城市道路補綠。通過拓寬綠化帶、增加喬灌花草、配建綠道等,建成林蔭大道30多條,以櫻花、海棠、月季等為主題景觀大道10多條,城市綠道達33.1千米。城區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1.37千米、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8.7%,林蔭路覆蓋率達76.04%,道路綠化達標率達80.89%,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單位庭院植綠。深入開展園林式單位和居住區創建活動,中心城區累計創建成園林式單位、居住區114個,園林式單位(居住區)達標率達53.52%。全面推廣拆墻透綠、墻體綠化、樓頂綠化、棚架綠化等立體綠化舉措,沿街單位、小區基本實現拆墻透綠,近三年新改建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和市政交通設施立體綠化實施率均超過10%,城區綠化景觀效果全面提升。 城區周邊擴綠。中心城區全面實施了西商二線引線、南大門、西大門、黃沙河片區及高新區入園門戶區等城市出入口綜合改造工程,形成了精致別樣城市景觀。突出“兩岸三線四區”重點區域,狠抓山體修復和荒山綠化,采取“電鉆整地、騾隊索道運送苗木、開挖山頂蓄水池、多級抽水保活”等措施,完成極度困難立地條件下2.6萬畝高標準造林任務,持續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實現了“森林包圍城市”,山水林城相互交融。
系統整治拓綠。在“十萬苗木扮鶴城”綠蔭行動中,通過栽植行道樹、片林、景觀林帶及建設小游園等措施,集中對城區邊角地待建地、社區周邊、城中村及城鄉接合部、加油站周邊、破產倒閉企業及鐵路、公路沿線等薄弱地段實施綠化攻堅整治,栽植各類苗木112多萬棵(株)、新增綠地面積1.82平方千米,基本消除了城區黃土裸露情形,全面實現了“綠滿商洛”的生態愿景。在“十萬花卉香滿城”行動中,廣泛栽植市花連翹、月季等花卉植被,整座城市綠意盎然、色彩斑斕,實現了大幅增色、添彩,續寫出“花映鶴城”的美麗篇章。去年以來,結合“兩拆一提升”專項行動拆違騰退空地,中心城區持續鞏固“雙十”行動成果,全面拉開公園城市建設序幕,大幅增加城市綠地,全力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加強管理護綠。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依法嚴厲打擊盜竊破壞花卉苗木及市政公共設施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加強中心城市花卉苗木及市政公共設施的維護管理工作,依法依規打擊各類損綠、毀綠行為,有效保護園林綠化成果。設立了專職綠化養護隊伍,負責公園廣場、道路等公共區域園林綠化管護、苗木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完成城區40萬平方米園林綠化市場化養護服務外包,園林綠化養護水平顯著提升,市區金鳳山紅梅盛開、銀杏公園櫻花綻放勝景多次亮相央視熒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