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見習記者 程思凡)我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全市已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2個(商南縣、柞水縣)、省級示范縣5個(商南縣、山陽縣、柞水縣、商州區、丹鳳縣)、市級示范鎮45個,“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有力推進了鄉村旅游、五小產業、交通文化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強的交通保障。
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我市建立完善了縣、鎮、村三級養管責任體系,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創新做法,特別是鎮安縣探索建立了“四個四”農村公路管護機制,為全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找準了方法、提供了借鑒,在全省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推進會現場交流。全面推行農村公路總路長+縣、鎮、村三級路長制責任體系,將路長制管理工作納入縣區和鎮辦年度績效考評范圍。目前,設立各級路長1146個,設立公安交通聯合值勤點4個,建立農村公路治超點和隧道管理所各1處。大力推進城鄉客運、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運游一體”服務,山陽縣、柞水縣、丹鳳縣對17個公路道班實施升級改造,統籌利用村鎮中心公路道班“多站合一、資源共享”,推進鄉村物流快遞配送網點開放服務、整合配送,基本建立起了以“縣城為中心、鎮辦級中轉、村組為末端”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
我市堅持“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厘清公路養護工程建設管理、質量監督、執法檢測、組織施工等方面職責任務,嚴格實施建管分離,明確劃分“裁判員”與“運動員”職能,縣區成立項目建設工作專班對項目實施代管代建,監理組織日常監督,交通執法進行質量抽查,強力杜絕“有建無管、重運輕養”現象。嚴格落實縣、鎮、村三級管護責任,扎實開展常態化養護和預防性維護。建立健全縣級指導員、鎮級監管員、村級路長三級管理體系,制定明晰的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公路養護管理、質量檢測鑒定、運營指導服務等工作責任清單,充分運用“天網”“雪亮”工程技術,整合公安交警、交通執法、養護管理等單位職能,實施聯勤聯動,推動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常態化。
我市充分發揮交通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作用,全面打造“特色致富路”。近三年全市完成農村路建設3100多公里,其中路網延伸2078公里,路網改造提升1029公里,建設327.6公里的旅游路、產業路等“特色致富路”,有效帶動了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特色種植、康養健身、特色小鎮等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充分利用縣區地方特色景觀,把道路建設主動融入沿線山嶺、河流等自然景觀,營造公路與環境統一和諧,全面打造“美麗鄉村路”。全市已在柞水、山陽、商州等縣區建設旅游生態路197.3公里、美麗農村路27條465.6公里,高質量串聯木耳小鎮、天蓬山寨、桃花谷、富水茶海等旅游資源,其中商州區麻漫公路(北寬坪鎮韓子坪村——夜村鎮楊塬村)又名蟒嶺綠道,在2021年度全省十條“最美農村路”評選中入選最美騎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