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 張素)德國外長在近期的一次采訪中表示,德國會盡力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以防止受此影響。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在北京表示,依賴是相互的,炒作所謂“降低依賴性”是個偽命題。
汪文斌表示,中德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共贏的,中德產業鏈由“互補”到“互融”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當代國際分工使然。依賴是相互的,炒作所謂“降低依賴性”是個偽命題。
汪文斌指出,在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和德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應通過擴大雙向開放,為兩國高水平互利合作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希望德方政客正確看待,不要誤導民眾,損害自身利益。
另有記者提問,近日,中國首條中歐班列線路開行破萬列。在今年全球流通不暢、運力不足的背景下,中歐班列取得的成績依舊令人矚目。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說,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國際局勢動蕩的背景下,中歐班列克服多重困難,保持安全穩定運行,1—6月累計開行7514列、發送72.4萬標箱,單月開行連續26個月保持千列以上,成為暢通中歐貿易的“穩定器”和“加速閥”。
他指出,中歐班列的“朋友圈”持續擴大,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去發展新契機。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4個國家的190多個城市,形成一張貫通亞歐的物流網。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1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長到15183列,年均增長55%;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提升至749億美元;運輸貨物品類由起初的 IT產品為主擴大到今天的5萬余種。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去回程綜合重箱率持續高位企穩,保持在98%左右的較高水平。中歐班列在源源不斷將商品運到沿線國家后,又滿載外國貨品回到中國,促進了沿線各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此外,中歐班列還催生了許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產業園區,為沿線民眾提供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
汪文斌稱,中歐班列不僅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積極貢獻,還在中歐之間架起一座“生命橋梁”。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發送防疫物資1417萬件、共計10.9萬噸,生動詮釋了守望相助、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