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保定7月17日電 (郝燁 呂子豪)七月盛夏,烈日杲杲。行走在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的復古宅舍間,一路美景映入眼簾——百草溝河穿境而過,沿河村道閑適悠然。大激店這個歷經千年風雨、古香古色的古村落,仿若一幅朦朧的山水畫,處處讓人憶起遙遠的鄉愁。
古村落,保存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既承載著人們綿長的情思鄉愁,也彰顯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根。伴隨城市化浪潮,如何推動傳統古村落的優質旅游資源再度升級,讓文化助推鄉村振興?人們在大激店這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里尋覓著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 李明 攝文化賦能讓古鎮洞見“詩和遠方”
俯瞰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百草溝水系斜穿大激店村而過,碧綠的水面、郁郁蔥蔥的鄉村,宛如一顆璀璨寶石鑲嵌在保定市西二環西側。據載,早在唐朝時,大激店村便設有驛站,明清時期為九省通衢巨鎮。古鎮三面環水,河水自西向東匯入百草溝,逢雨季,水流相激,蔚為壯觀,該村也因此得名。
“挑眉、睜眼、叉腰……”走進位于大激店的王貫英老調藝術紀念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定老調傳承人毛素欣正在給學員講戲。從大激店的游客,到如今的常客,幾年來,毛素欣經常來到大激店參與文化活動,大激店的村民愛戲曲,從事了半輩子戲曲表演的毛素欣也愛上了大激店。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 李明 攝“這里的村民有戲曲基礎,也有著傳承文化的基因。”毛素欣說,為了延續保定老調的文化傳承,王貫英的弟子、有“小貫英”之稱的韓文梅計劃在大激店成立保定老調培訓基地,使更多的人們愛上戲曲藝術,推動地方戲普及和傳承。
將視線轉向村內的“荷韻藝苑”,一場相聲表演正在進行。保定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相聲演員尚勝利說,每周五晚,這里都有一場相聲表演,表演者有知名戲曲演員,也有相聲團的藝人。
“除了演出以外,我們還在大激店成立了學習班,想要借助相聲文化,讓人們快速了解大激店,打造大激店的文化品牌,同時讓文化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去。”尚勝利說。
圖為大激店村古戲樓 李明 攝官方資料顯示,近年來,為加強“非遺”保護和利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地積極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推動“非遺”與特色小鎮建設,促進與相關業態融合發展。
據大激店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錢琛介紹,近年來,大激店相繼建立了“耕余書畫社”“鄉音國劇社”“讀書協會”,并成立秧歌隊、大鼓隊、竹馬隊等傳統文化隊伍,形成“宣傳文化一條街”。此外,當地還在九畝竹院藝術家工坊定期舉辦畫展、“非遺”展演體驗等,經常在古戲樓和文化廣場組織戲曲演出、節慶燈展等系列活動,吸引了高校學者、文化專家等文化領域人才。
文化賦能,產業日新。如今,依靠鄉土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決心,大激店這個千年古鎮蹚出了文化塑形、旅游激活的樣板路,讓人們看見了鄉愁,更看見了“詩和遠方”。
大激店村引進的路美術館 李明 攝“古、水、文化”奏響鄉村蝶變曲
千百年來,散落在田野鄉間的傳統村落,不僅是鐫刻在歷史上的文化印記,也是歲月留給后代的精神財富。行走在大激店,一座座古樸建筑充盈著純樸厚重的氣質,讓“大隱于市,歸園田居”變得觸手可及。
大激店曾是古時的驛站、碼頭,古建筑保存較為完整。當地在保護古建筑原貌基礎上進行修繕,恢復了古代三門、慈航寺、文廟等,修繕后的古戲樓、觀音堂組成了一個小型古建筑群,樓堂相對,珠聯璧合,成為獨特的村景。
說起大激店不能不說遠近聞名的“晴耕雨讀”。為充分尊重、保護本地區特色民俗文化,大激店整合村內民居和部分集體建設用地,發揮大激店的“古、水、文化”特色,建造了“晴耕雨讀”系列民宿,晴耕雨讀、溪山行旅、房前屋后、觀荷聽雨……22套院子每套都有各自因地而宜、因設計而宜的風格特色。
圖為藍天下的百草溝河 李明 攝“入住的客人有來自保定市區及周邊地區的,也有來自北京、天津的。”在溪山行旅,河北晴耕雨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意總監米國裕說,平時客流量好的時候,民宿入住率能達到60%以上,周末和節假日,經常一院難求。
第一次走進中國古村落的在華外籍教師努努,驚訝于中國傳統古建的古樸之美,“來到大激店對我來說是一個學習中國文化的機會,回去后,我要把在這里看到的、學到的告訴我的家人。”他說。
據大激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立峰介紹,近幾年來,大激店村先后引進河北云鄉居集團中國匠人谷文創小鎮項目,打造具有“一院一品一匠人”風格的九畝竹院藝術家工坊,建造了獨具生活和美學特色的主題民宿,每年吸引游客近100萬人次,直接帶動周邊產生經濟效益逾3000萬元。現在的大激店村村民,從原來的農民、工人、股東三重身份,又增加了房東和個體經營戶兩重身份。
“一村一品”助鄉村蝶變“世外桃源”
“每年一茬草莓,一茬西紅柿,兩畝地,年收入有十來萬元。”大激店村村民劉春江說,他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趕上采摘季,以后的銷路還會更好。
近幾年,大激店村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起可利用VR技術參觀的村史館,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等,將千年古村的歷史沿革、古跡傳聞、村規民俗一一展示。瞄準文化旅游產業,建設真天地游樂園、高效農業種植園等項目,增加農村旅游業態,旅游文創、實體經濟的多業態融合發展,激發了鄉村振興的驅動力。
“這個村莊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人也很熱情,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國的這種鄉村。”在華留學生西馬說,他了解到,大激店村十年來依托鄉村特色旅游快速發展,坦言此行讓他收獲頗豐。
大激店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錢琛稱,這些年,當地鄉村振興高質量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日趨成熟,還獲得農業農村部授予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榮譽稱號。未來,會在發展都市農業方面更多地嘗試和探索。
盛夏綠意蔥蘢,夜晚的大激店音樂文化廣場滿是煙火氣,晚風徐徐,吹散了夏日的炎熱氣息。在這座千年古村的文旅版圖中,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成為當地賦能鄉村振興的“金鑰匙”,“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的世外桃源夢正照進現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