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 (李雪峰 徐珊珊)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碳達峰十大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是其中之一。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學社中央于今年3月初正式啟動以“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主題的2022年度重點考察調研。
4月中旬和5月底,九三學社中央圍繞此次重點考察調研主題先后兩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專家意見,匯集各省級組織、社中央專(工)委會前期調研成果,圍繞綠色低碳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體制機制改革、政策法規保障等方面問題開展充分討論交流。
九三學社中央調研組在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調研。 泱波 攝在專題研討時,調研組指出,自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布中國“雙碳”目標以來,國家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積極作為,“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有個別地方出現了“一刀切”現象。調研組強調,認識和研判實現“雙碳”目標的形勢和任務,必須堅持科學理性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調研組認為,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在“雙碳”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從歷史規律看,科技革命是全球碳中和行動的內在本質;從實現路徑看,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從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從全球科技競爭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也是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
調研組建議,圍繞實現“雙碳”目標,應重點關注四個方面的科技創新問題,一是注重提高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利用效率,抓住“節能降耗”這個關鍵;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尤其是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生物質能以及相應的儲能技術;三是大力發展以數字化驅動的能源節約技術,實現“智慧能源利用”;四是大力發展碳匯和碳監測核算技術。
5月27日,九三學社中央圍繞“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在北京召開會議進行研討。 侯宇 攝6月底,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率調研組赴江蘇省南京、泰州等地開展調研。調研組實地考察了科技創新企業、傳統能源企業和高校等地,了解相關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特別是節能減排創新技術研發情況,以及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相關政策需求。
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環保節能型混凝土外加劑,可大幅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從而降低混凝土材料的碳排放量。調研組鼓勵該企業繼續加強科研攻關,不斷加大產品在各類建筑中的推廣使用力度,實現更大規模的水泥使用減量化。
能源行業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主陣地。調研組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聽取項目介紹,察看發電機組運行情況,與企業負責人圍繞如何進一步降低度電煤耗展開討論交流,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調研組提出,希望該企業加大有關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和自主創新,著力強化技術攻關,為煤電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作出示范,以實際行動助力碳減排。
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既有利于固碳,也有助于減排。在南京農業大學,調研組參觀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了解該校面向“雙碳”戰略目標取得的科研成果。調研組認為,農業技術開發要注重節能降耗,同時還要注重保護農民利益,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和產品銷售價格,在助力農民增收的同時,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調研組一行還赴南京市江寧區湯山北部片區,察看湯山礦坑遺址生態修復和江蘇省園博園建設項目,了解土壤改良應用、崖壁礦坑修復利用、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等情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