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州7月17日電(施紫楠 張璐)17日記者獲悉,浙江省湖州市90歲老黨員沈玉英去世后,其兒女遵照遺愿第一時間聯系了湖州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捐獻老人遺體用于醫學研究。
“我媽媽清醒的最后一刻還緊緊拉著我的手說,別忘了捐獻遺體……”在母親沈玉英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女兒張萍哽咽地說道。告別儀式后,母親的遺體將被送往浙江大學醫學院用于醫學研究,為醫學發展作出貢獻。
“3年不到的時間,沒想到會這么快。不過他們倆都是特別豁達的人,畢竟都經歷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對于他們來說,捐獻遺體是他們能為國家做的最后一件事。”張萍說的“他們”,正是母親沈玉英和父親張天引。
年輕時的沈玉英和張天引 受訪者 供圖據悉,張萍的父母都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又都是黨齡超過50年的老黨員。她的父親還參加過解放戰爭,很多老戰友都選擇了遺體捐獻。張萍回憶,早在2000年,父親就有了捐獻遺體的念頭,但是當時的湖州還未開展遺體捐獻志愿登記工作。
2006年3月9日,張萍的父親幾經打聽,最后輾轉到杭州進行登記,2019年9月13日因病去世后,捐贈了遺體、腦組織和角膜用于醫學研究。
在張萍眼里,這對“革命伉儷”結婚六十多年,一直是夫唱婦隨,相濡以沫。因此,在遺體捐獻這件事上,他們也有著特別的默契。2018年7月4日,86歲的母親在父親的病床前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
“我媽媽這一輩子勤儉樸素,生前還交代我和哥哥身后事要一切從簡,不要浪費,直接把骨灰撒到大海里,連以后祭掃也省得麻煩……”張萍知道,母親直到最后一刻都還在替別人著想。
時隔3年,這對“革命伉儷”終以特殊的方式獲得“團聚”。
“張天引老人也是我們湖州市第一位生前就自愿捐獻遺體的民眾。”湖州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湖州有許多像這對老黨員一樣的遺體捐獻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心念念的依然是還能付出什么。
正如當年張天引老人在《自愿捐獻遺體登記表》上所寫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自愿將故去后的遺體捐出,用于科學研究,這是我作為老共產黨員、幸存下來的抗戰老戰士,最終的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