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9日電 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9日表示,近年來,水利部組織實施河湖執法三年行動,推動4267件陳年積案全部“清零”。
最高檢、水利部9日聯合召開“加強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 依法維護國家水安全”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檢、水利部聯合出臺的《關于建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通報加強水行政執法、推動水法治建設情況,發布10件涉水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并回答記者提問。
魏山忠在會上介紹,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對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河湖管控、控制性工程統一調度作出重要制度安排;黃河保護法草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第一次審議;地下水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條例聚焦地下水超采、污染兩大突出問題,對地下水保護治理作出全面規定。
此外,節約用水條例制訂、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修訂工作順利推進,地方水利立法成效顯著。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由5件法律、19件行政法規、1件司法解釋、55件部門規章、逾千件地方性法規規章組成的水法規體系,各項水事活動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
魏山忠稱,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在不斷完善水法規體系的同時,我們持續加強水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加快完善水行政執法網絡,不斷健全水行政執法跨區域聯動、跨部門聯合、行刑銜接等機制,推動常態化執法、專項執法、執法監督全面發力,水行政執法水平不斷提升。”
“近年來,我們組織實施河湖執法三年行動,推動4267件陳年積案全部‘清零’,深入開展長江非法采砂整治專項執法行動,京津冀水資源專項執法行動,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整治,為維護良好水事秩序、保障國家水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魏山忠說。
魏山忠表示,當前我國已經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水利部明確了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六條實施路徑,將強化體制機制法治管理作為路徑之一,制定出臺強化水利體制機制法治管理的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加快完善水法規體系,聚焦關系群眾涉水權益和河湖健康等重點領域,全面強化水行政執法,為保障國家水安全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撐。
他還指出,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河湖水資源管理是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重要領域,水利部高度重視涉水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今年1月,全國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把建立涉水領域公益訴訟制度作為強化水利法治管理的重要舉措,發揮公益訴訟保障監督作用,嚴厲打擊水事違法行為。
“為推動落實,我們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研究制定出臺了建立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共同發布涉水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協同辦理重大案件。通過加強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的監督、支持和保障作用,推動水利部門與檢察機關良性互動,形成行政和檢察保護合力,共同打擊水事違法行為,提升河湖保護治理水平。”魏山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