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金邊5月22日電 題:中醫世家后人徐峰:一株穿心蓮聯結“中柬情”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徐峰再次見到柬埔寨老朋友胡庭的時候,收到對方一份禮物——一株完整的野生穿心蓮。
圖為開診當天情況。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野生穿心蓮在中國已經幾乎絕跡,基本都是人工培植的植株,而在柬埔寨,還有大量的野生穿心蓮,對于藥物研究具有特殊的價值。”徐峰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幾年前,胡庭作為柬埔寨衛生部推薦的學員,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接受為期30天的中醫藥主題培訓,從那時起便和徐峰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今年初春,中國政府決定向柬派遣一支中醫抗疫專家組與醫療隊,這也是中國國家層面向國外派遣的首支中醫援外抗疫專家組與醫療隊。該團隊歷經先遣組、專家組、醫療隊三個階段,徐峰也是唯一一位全程都參與的成員。
資料圖為徐峰(左一)在工作中。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攝此次來到柬埔寨,徐峰和胡庭主客換位,后者目前在柬埔寨國家傳統醫藥研究中心工作,熱情地向中醫團隊介紹了當地醫療衛生和藥材供應、藥品生產等相關信息,積極促進中國醫生們盡快適應本地醫療環境。
徐峰出生于中醫世家,祖父是中醫方劑學創始人、首屆國醫大師王綿之。從小耳濡目染家里大人們背方歌、制藥材、外出給鄰里們治病。最早了解柬埔寨,來自于家里長輩口中常常提起的西哈努克親王。到讀書的年紀,看過《真臘風土記》后,對于柬埔寨這個陌生而親切的國度有了新的認識。而從此次的工作經歷,更是讓他對中柬友誼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
援柬期間,專家組開創柬埔寨公立醫院第一個政府間中醫門診——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中醫科,兩個月以來,中醫門診量逾2000人次。“中醫科門診成為了所有喜歡中醫、喜歡中文的柬埔寨朋友們心中的網紅點。”徐峰說,很多留學中國的柬埔寨醫學生都成為了中醫科的好朋友,學習中文的柬埔寨學生還在我們這里見習培訓,體會著中文環境。中醫科已經成為了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平臺。
資料圖為徐峰(右)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與醫務人員交流。 中新社發 專家組 供圖徐峰在國內長期負責中醫藥國際合作工作,在西苑醫院工作十年間,共組織承辦商務部援外培訓班54期,學員遍布7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此次作為外語與管理骨干外派柬埔寨,在團隊中承擔了團隊建設與管理,以及對外與柬埔寨衛生部、柬埔寨各大醫院、當地社團的溝通聯絡,通過一場場的來往聯系,專家組與柬埔寨柬華總理事會等華人社團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由專家組為當地華文學校開著的中醫科普系列講座活動成為了柬埔寨年輕人學習中醫、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記得洪森首相在中醫科開科當天視察時,提出希望我們把中醫技術真正留下來。我們也認識到中醫藥要真正地長期服務于柬埔寨民眾就需要培養更多的當地人才。”徐峰介紹說,中醫專家組立足長遠,開設了具有針對性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班”,超過100名柬埔寨醫生護士參加了30天的培訓,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學習了解了中醫的基礎理論,診療方法,以及中藥,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中西醫結合這一種醫學發展模式在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作為團隊的一員,徐峰也感到滿滿的“獲得感”。
出身中醫世家,徐峰年少時并未“循規蹈矩”一路學醫,而是在大學文科的底蘊中感受到傳統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后“棄文從醫”,如今是“上有老、小有小”,此次援柬,家中不舍與使命感召也讓他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的理解。
“從文學學士、哲學碩士,到醫學博士,我經歷了人生興趣點的系列轉變,這次援助柬埔寨的經歷也堅定了我的職業理想,希望能夠將中華文化的瑰寶中醫藥推廣到全世界。”徐峰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