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5日電 題:生物醫藥“重鎮”產業持續恢復 小研發企業冀復工
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上海是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的“重鎮”,有很多產品在全國領先,與全球保持同步。疫情沖擊下,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與其他產業一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響。目前,上海正有序推進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其中,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也在持續恢復中。
申請復工的小研發企業
生物醫藥是上海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不僅吸引了諸多國際知名藥企,也是小研發企業的“孵化熱土”。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上海生物醫藥的研發實力強,研發企業多,尤其是中小型研發企業非常多。
眼下,一些小的生物醫藥研發企業盼望著能早日復工復產。
上海睿刀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家專注于“不可逆電穿孔技術”的醫療科技公司。其董事長孫卓告訴中新網記者,該公司正在申請復工復產,“已經申請了,看看下一批能不能下來。”
這家企業于2016年成立,目前員工近170人,聚焦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國產醫療器械。
孫卓說,“我們是初創企業,每個月有幾百萬元(人民幣,下同),乃至上千萬元成本,融資就是血液、生命力。如果研發和臨床不能按照既定的目標和階段去完成,就會影響融資,貸款審批也會延后,可能會直接導致現金流的斷裂?!?/p>
比如,該公司正在進行的某一適應癥的臨床試驗,一共需要入組180個病人,2月底入組的最后5個病人還沒有進行手術?!斑@5個病人的臨床試驗一旦脫落,花了兩年時間的臨床試驗就失敗了。本來我們在研發上有領先優勢,試驗一旦失敗,我們可能會被追趕上。”孫卓說。
最近兩年,在這個領域還有一個非?;鸬馁惖馈娚矸款?。孫卓說,國外的美敦力、強生、波科三巨頭都已經進入了這個賽道,而且跑得非常快;該公司屬于國產賽道里排在前列的。4月前,企業剛拿到了牽頭單位的臨床倫理批件,原本準備開始在全國12家醫院組織臨床試驗。
孫卓說,企業盼著復工復產,也跟員工溝通好了,一旦可以復工復產,做好被派出去隔離“14+7”天的準備,“我們是跟國際巨頭在競爭,在搶時間,競爭對手在加速跑。整個行業競爭的就是前面幾位,前面幾位只要把市場一占,后面的企業再想進去就很難了?!?/p>
小研發企業復工難在何處?
業內人士向中新網記者分析指出,生物醫藥領域的小研發公司,其共同的特點是:研發能力較強,但聚焦于特定的某一項技術或是某一個產品,整體團隊小而精干,商業化團隊偏弱,往往缺少強力且持久的資金支持,因此抗風險的能力較弱。
目前上海在復工復產上已經發布兩批重點企業“白名單”。第一批666家,生物醫藥企業占190家;第二批1188家,生物醫藥企業占180多家。
該業內人士表示,上海復工復產的產業中,生物醫藥有其特殊性,“生物醫藥的復工復產跟別的行業還不太一樣,像特斯拉等汽車企業,以及集成電路企業,其供應鏈很清晰,供應商也非常固定,‘白名單’很清楚。生物醫藥(的供應鏈)相對較散,上海的研發實力又很強,復工復產目前主要覆蓋大企業,很多小企業研發尚處早期,享受不到政策的紅利,(對政策的)需求很大?!?/p>
微境生物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謝雨禮對小研發企業還沒進入“白名單”表示理解,“我們也在努力爭取中,這個階段想太多沒用,站在上海的角度,配合政府把這一關先過了再說。至于后面防疫政策怎么變化,很多專家都有一些好的意見,政府也會認真考慮?!?/p>
謝雨禮告訴中新網記者,企業已申請復工復產,正在積極準備各類防疫措施。公司主要研發抗腫瘤藥品,有一些臨床在研產品,“我們在研的藥品已經在給病人用了,如果長期拖下去可能會斷供,這也是我比較擔心、想盡快復工復產的一個主要原因?!?/p>
“我們在研的產品針對的大多是一些無藥可治的病人。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些在研的藥物,對于參加臨床的末期病人來說,很重要。”他說。
他表示,從樣品的提供、寄送,到臨床試驗,如果不盡快恢復這些工作,企業剩下的彈性時間也越來越少。
在現金流方面,他說該企業目前還好,還沒到斷的程度,但對后續融資可能有影響,“連鎖反應,研發進展慢,就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也會影響后一階段的融資進度?!?/p>
通和毓承資本是一家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公司,其管理合伙人陳連勇告訴中新網記者,所投資的上海生物醫藥公司大部分屬于早期研發類企業,目前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因為這些小企業自身的現金流不多,需要臨床結果來提升企業價值,從而爭取后續融資?,F在這些小企業可能會在沒有達到里程碑節點之前,就把錢花完了,這就很困難了。”
他介紹,行業規矩就是投過的企業下一輪不能再領投,如果別人又不肯投,這些企業處境就很難,“其實大家都一樣,如果是別的基金投的企業,沒按時達到里程碑節點,但錢花完了,到我這里來融資,我也不敢投。我們都需要看數據?!?/p>
推動更多企業入選“白名單”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宏韜在5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勞動節,上海市已復工復產的企業保持著連續生產的狀態,利用當前時間恢復生產。目前,上海市工業企業的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截至5月4日,全市1800多家重點企業的復工率超過70%,其中,首批660多家重點企業的復工率超過90%。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持續恢復、提高產能,龍頭企業繼續保持穩定生產??傮w來看,上海市工業企業的復工復產穩定向前推進,取得了一定進展。
在復工復產推進過程中,上海有關部門認真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注重收集和解決企業反映的訴求問題。張宏韜表示,近期大家的關注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復工申請、供應鏈協同復工、物流運輸、人員返崗以及關鍵崗位人員復工等方面,“這些訴求問題,市里和區里正在研究,有些已有突破,我們要把各項政策措施傳達到位、落實到位、執行到位,全力做好保障?!?/p>
生物醫藥是上海要重點復工復產的領域,因其在上海的產業版圖中占有重要一席。根據上海在2021年發布的《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上海5年計劃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高端產業。資料顯示,全球排名前20的藥企和醫療器械企業分別有18家和17家落戶上海,紛紛在滬設立中國區總部、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等。最新數據還顯示,2021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過7000億元,其中制造業產值達1712億元。
但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生物醫藥的研發需要醫院(特別是高水平醫院)的參與,因此,當前疫情對上海生物醫藥研發的影響不容忽視。
業內人士指出,如何保持和維護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端的領先優勢,把疫情的影響盡量降低到最小,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這既是企業發展的現實訴求,更是上海市政府推動實現產業持續良性發展的重要“卡點”。
前期,在上海市產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業務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生物醫藥的疫情相關研發取得了積極的階段性進展,比如在抗原試劑盒,mRNA疫苗和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口服藥物方面均有進展。具體而言,新冠治療藥物方面,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君實生物、旺實生物等聯合研制的小分子藥物VV116已于2021年12月在烏茲別克斯坦上市,上海正重點推進VV116與美國輝瑞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Paxlovid)“頭對頭”比較試驗。新冠mRNA疫苗方面,斯微生物已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準,康希諾新冠mRNA疫苗已獲臨床試驗批件,中生復諾健、藍鵲生物已遞交臨床試驗申請,相關企業產業化基地正在抓緊投資建設中。
當前,著眼于上海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具有領先優勢的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上海市產業主管部門根據當下疫情防控的需求,聯合相關部門,在此前《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第二版指引,內容更為細致。
記者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了解到,上海持續鼓勵生物醫藥企業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研發生產。相關部門將加強“白名單”企業服務、復工證、跨省通行證等事項;疏通跨省市的產業鏈、供應鏈;以助力解決一批生物醫藥企業在復工復產中的“急難愁盼”事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