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6日電 (馬帥莎 耿言 李佳威)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5日消息,預計7月中下旬,火星北半球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當前,“祝融號”火星車所在地正午最高溫度已降至零下20攝氏度,夜間環境溫度低至零下100攝氏度以下,為了安全度過火星寒冬、沙塵暴等極端天氣,“祝融號”火星車設計了自主休眠等工作模式。
當前,“祝融號”火星車所在區域已進入冬季,與地球相似,進入冬季后,北半球區域太陽光照高度角下降、光照時長縮短。
根據測量,火星車當地正午最高溫度已降至零下20攝氏度,夜間環境溫度在零下100攝氏度以下。此外由于存在沙塵天氣,光照強度進一步減弱,影響火星車太陽翼電池陣的發電能力。近期,工程團隊采取轉動太陽翼調整光照角度、減少每天工作項目和時長,實現能源平衡。
據了解,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傾角與地球接近,一個火星日僅比地球長約40分鐘,自轉軸傾角為25.19度,因此火星和地球一樣存在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火星的公轉周期約687天,即1個火星年相當于1.9個地球年,這意味著火星每個季節的平均持續時間約是地球上的2倍。
去年“祝融號”剛著陸時,火星運行至遠日點附近,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火星北半球剛進入夏季、南半球進入冬季。現在,“祝融號”著陸火星近1年,火星運行至近日點附近,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祝融號”所在的北半球正進入冬季、南半球進入夏季。
未來兩個月,太陽直射點還將繼續向火星南部移動,大約在7月中下旬到達南回歸線附近,屆時火星北半球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為了安全度過火星寒冬、沙塵暴等極端天氣,“祝融號”火星車設計了自主休眠等工作模式,在能源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會自動進入休眠模式,等到環境條件逐漸轉好后,再恢復正常工作模式。
截至5月5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在軌運行651天,距離地球2.4億千米,“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347個火星日,累計行駛1921米,兩器累計獲取約940GB原始科學數據,運行正常。
環火期間,“天問一號”環繞器攜帶的7臺載荷全部開機,持續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祝融號”火星車于2021年8月15日完成既定90個火星日的巡視探測任務后,繼續開展拓展巡視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5日公布3張火星地貌影像,分別是高分辨率相機于4月17日拍攝的分辨率約0.8米/像素的火星特里奧萊環形坑影像,顯示了坑壁上“季節性斜坡紋”;中分辨率相機于4月1日拍攝的火星水手谷局部地貌影像,分辨率約為65米/像素;導航地形相機于4月10日拍攝的火星表面撞擊坑附近分布的石塊影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