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日電 (記者 李京澤 梁曉輝)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于5月1日起施行。
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建立健全職業教育體系……這部回應諸多現實問題的法律能否真正為職教人帶來春天,在近日舉行的一場有關新修訂職業教育法的集體采訪中,各部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答案。
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年均輸送1000萬畢業生。雖然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對職業教育的利好政策,但是社會認可度不高、教育質量不高等問題依然制約著職業教育的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本次修法以“一融三通兩提升”為修改的思路和主線。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介紹,“一融”指融合,即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三通”即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招生和升學就業渠道暢通;“兩提升”指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提升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
在公眾以往的認知中,職業教育定位模糊。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為職業教育正名,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
“既然是一種專門的教育類型,自然會有獨立完整的學校體系和培養層次。”中國教育部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林宇表示,教育部將通過研究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考試招生制度,適度發展長學制的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等措施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
另外,面對職業學校學生在事業單位、企業公開招聘時可能受到的各種限制問題,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將加強對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指導,加強對招聘活動中用人單位的管理,確保發布的招聘信息不含有歧視性條件,保障職業院校學生享有公平就業機會和平等權利。
當然,打鐵還須自身硬。在完善制度保障、暢通就業渠道的同時,職業教育想要擺脫他人“低人一等”的刻板歧視,還要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這其中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處長張濤指出,實踐中,存在著校企合作“一頭熱”,人才供需“兩張皮”,企業參與辦學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為此,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明確,對符合條件認定為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按照規定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落實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惠。通過鼓勵企業安排實習崗位,接納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學生實習,支持企業設立職業教育獎助學金等一系列措施鼓勵支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