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4月20日電(郭其鈺)4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杭州法院涉外民商事審判工作白皮書(2012-2021)》(下稱《白皮書》),顯示2012-2021年,杭州法院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和歸口審理案件15212件,結案15118件,十年間涉外民商事案件收結案數量持續升高。案件訴訟主體所處地域涉及66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對外經貿活動持續活躍,與國際接軌不斷深化,杭州地區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標的數額逐年攀升,案件類型日益增多,
《白皮書》顯示,十年來,杭州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年均收案標的額達91.1億余元,其中2020—2021年的收案標的額較2012—2013年增加177.94億余元。在具體案件類型上,借款類糾紛、買賣合同(含跨境電商)類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三類案件數量占總數的80.39%。
“囿于文化傳統、價值理念的差異,域外訴訟主體對調解處理糾紛的理念存在逐步接受的過程,大部分涉外民商事案件以判決方式結案。”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池海江介紹,由于域外送達難度高,案件普遍耗時較長,基本需要4—7個月,個別案件耗時長達數年。
在具體辦案中,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沈勵表示,法院堅持把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貫穿于司法工作全過程,對中外主體的訴訟地位一視同仁,為中外當事人提供普惠均等、智能精準的司法服務。
如當前疫情影響下,涉外訴訟的案件送達、外方當事人授權委托、域外證人出庭作證等更受限制。杭州法院探索跨境遠程庭審,境外當事人通過遠程雙向視聽技術在線參與開庭、調查等庭審活動,法院通過遠程庭審組織當事人進訴辯、舉證質證,并根據遠程庭審情況做出裁判。
如在杭州中院審理的臺灣地區居民李某某為被告的系列合同糾紛案中,李某某身處臺灣因疫情無法參與庭審,經其同意后,法院對該系列案采取遠程開庭,李某某在線出庭進行抗辯并舉證質證,對于在線庭審中無法一次性完成的證據交換及補充陳述意見等,通過郵寄材料的方式完成。
據悉,為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杭州推出“中國(杭州)知識產權·國際商事調解云平臺”,目前該平臺已上線多家國際商事專業調解組織或協會,實現線上遠程調解,糾紛多元化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