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四十九屆會議期間,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聯合國協會等社會組織和人權研究機構主辦了多場云上邊會,來自中國、巴基斯坦、柬埔寨、阿根廷、英國等國的社會組織負責人、專家學者等圍繞“新疆的人權進步與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全過程人民民主和發展經驗交流”“美式人權觀及其對全球人權治理的危害”等12個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研討交流。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中國人權發展成就顯著,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提供了中國方案。各國應攜手合作,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
“各民族共同奮斗,一定能讓中國變得更美好”
在多場邊會上,與會嘉賓講述了中國新疆、西藏等地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權事業不斷進步的真實情況,有力駁斥了少數西方國家污蔑抹黑的不實之詞。
新疆大學副校長祖力亞提·司馬義表示,新疆通過發展經濟實現了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住房狀況的改善、醫療保障的完善、教育水平的提升增加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喜悅感、幸福感,也為新疆人權事業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民族文化宮圖書館閱覽典藏部主任米吉提表示,自己就來自新疆,多年來目睹了家鄉的變化:砂石路變成柏油路,鄉親們開上了小轎車,大家生活得很幸福。
美國夏威夷大學法學院龍安志博士分享了帶隊在西藏拍攝紀錄片的經歷,講述了中國政府保護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所取得的成就,介紹了各族人民在多元文化共同繁榮背景下的安居樂業。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力源表示,中國政府大力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并致力于保護和傳承西藏傳統文化,在保護和傳承藏語言文字、西藏歷史文物等方面成績顯著。
中央民族大學美籍專家馬克·力文說,在校園中,各族師生相互尊重,大家團結友愛、親如一家,從中能充分感受到各民族的團結融合。
“各民族共同奮斗,一定能讓中國變得更美好。”西北民族大學加拿大籍專家李維參說。
“中國的民主增進了人民的福祉”
中國堅定不移走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得到與會嘉賓的充分肯定。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董強以云南省勐臘縣瑤族村寨河邊村的脫貧歷程為例,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他表示,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加拿大學者阿諾德·奧古斯特長期關注中國減貧事業。他認為,中國政府始終注重改善民生,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一個歷史性成就。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臨時代辦龐春雪說,經過百年探索實踐,中國共產黨已經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形態——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保障民眾的充分參與。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曉萌表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尊重和保障人民權利、提升國家治理效能、豐富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形態的生動體現,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契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
“中國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中國的民主增進了人民的福祉。”巴基斯坦前外長里亞茲·霍哈爾說。
“訪問中國時,我看到了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充滿信心,他們的臉上流露出自信。”巴基斯坦前駐華大使娜格瑪納·哈什米表示,中國的民主對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兼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王超表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生動實踐。中國的發展成就和對民主價值的探索實踐,拓展和創新了對民主的理解和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政治文明,為其他國家走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提供借鑒、注入信心,是中國對世界民主理論和民主政治的新貢獻。
“推動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
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應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促進國際人權合作。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說,國際社會應妥善處理人權普遍性與文化多樣性之間的關系,努力構建一種以平等自由、自愿對話為基礎的協商交往模式。
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應用社會研究學院講師費利姆·赫德梅爾表示,全球化體系需要調整和規制,各國應加強人權合作與對話,增進南北共識。
“我們主張推動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春福說。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認為,在人權問題上應采取普遍、客觀的態度,堅持多邊主義,促進建設性對話、國際團結與合作,堅定捍衛全球人權治理成果。
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副校長勒霍卡瓦·喬治·蒙裴迪表示,在實踐人權的道路上,各國需要開展廣泛合作,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