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引用了大量的古典名句和頗接地氣的民間俗語,生動傳神地表達主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本網整理講話全文,梳理其引用的經典古語和民間俗語,從中可以領略到他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
引用的古典名句
一、“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出處:語出唐太宗《帝范》卷四。
釋義:一個人制定了高目標,最后仍然有可能只達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個中等的目標,最后有可能只能達到低等水平。 這句話告訴人們,無論是治學還是立事,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才有可能登峰造極。
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出處:語出王充《論衡》
釋義: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策有過失的人在民間。這句話告訴人們,為政者要走出廟堂,到基層傾聽民聲。
三、“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出處:語出《老子》
釋義:做事,要在尚未發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這句話告訴人們,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時期,呈現出許多不同以往的新特點、新情況,對于各種問題,要防患于未然。
四、“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出處:語出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釋義:想要樹木枝繁葉茂,一定要鞏固樹根;想要河水源遠流長,一定要疏通源頭。比喻做事要抓住事情的本質。
五、“觀于明鏡,則瑕疵不滯于軀;聽于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
出處:語出王粲《仿連珠》
釋義:經常用明鏡照照自己,那么污垢就不會存留在身上;能聽取直率的批評,就可以擺脫錯誤行為的牽累。
六、“奢靡之始,危亡之漸。”
出處:語出歐陽修《新唐書》
釋義;生活奢侈糜爛的時候,就是危急敗亡的征兆。
七、“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出處:語出《尚書·旅獒》
釋義:不顧惜小節方面的修養,到頭來會傷害大節,釀成終生遺憾。
八、“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出處:語出《韓非子·詭使》
釋義:引導人們一心為私、以公為私,徇私舞弊,私欲橫流,國家必亂;引導人們懂法守法,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必治。
引用的俗語
一、“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二、“小九九”
三、“隱身衣”
四、捅破“窗戶紙”
五、“緊箍咒”
六、“唱黑臉”
七、“當包公”
八、“一張報紙一包煙,優哉游哉過一天。”
九、“雨過地皮濕”
十、“牛欄關貓是不行的”
十一、不留“暗門”
十二、不開“天窗”
十三、“溫水煮青蛙”
十四、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
十五、一環緊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