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6月3日電 題:王石:賽艇為媒 促進全球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運河的連接性不僅體現在物理層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的身份認同,成為文明互鑒的共同語言。”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顧問、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表示,在運河城市談可持續發展、談環保生態等,會成為城市轉型實踐的發動機,甚至成為面向未來的共同理想和信仰。
2022世界運河大會近日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王石此間分享了中國揚州大運河成功治理的故事。此后,他在柏林就通過推廣賽艇運動,推動環保、全球運河城市可持續發展等議題接受了媒體采訪。
王石與環保結緣可追溯到2002年。他介紹,彼時自己在攀登非洲的乞力馬扎羅雪山時,看到雪山已不是常年積雪,意識到全球變暖;2005年,他穿越南極到達南極點時,發現沒有想象中冷,而這也是全球變暖的結果。“萬科作為房地產公司,當時每年消耗大量木材。一下子就覺得這個事情跟我有關了,便開始努力讓萬科向綠色轉型。”
此外,作為戶外運動愛好者,王石選擇以水上運動為抓手,推動包括中國揚州在內的運河城市更新。
2014年,王石當選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后,選擇在揚州大運河旁推廣賽艇運動。三年時間里,當地從臟亂差的城市邊緣垃圾中轉站,變成了綠水環繞的生態濕地,成為運河城市轉變的樣本。
作為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王石承諾在亞洲推廣400個民間賽艇俱樂部,這些俱樂部坐落在各地的江河湖海上,其中有很多在運河上。“通過賽艇運動可以推動水污染治理,凈化水源,為城市提供更適合生活居住的環境和空間。”
疫情發生后,王石在揚州發起了世界運河穿越計劃,目標是在三年時間里,劃賽艇穿越全球100個運河城市,推動城市文化和低碳發展的交流與合作。
2021年9月,王石和中國賽艇愛好者,曾用一個月的時間,在運河沿線城市劃行了1800公里。其間,他們組織賽艇比賽、舉辦低碳環保論壇、走訪城市低碳生態更新項目等,沿途對話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環保議題的理解。
“不僅要在中國運河城市倡議,更重要的是在全球進行交流。所以我們后來策劃在全球組織零碳、零廢棄和清潔水源的倡議。”在這一想法驅使下,王石不僅在愛丁堡的蘇格蘭運河組織了賽艇穿越,還借助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平臺進行演講,介紹運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案例。
從今年5月初開始,王石已經用賽艇連續穿越美國、英國、瑞士、德國等國家的多個城市,之后還會在7個國家的16個城市進行運河穿越,最后回到中國。
王石坦言,劃行途中,常有意外收獲。他分享,近日在德國的班堡城劃行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利用綠色氫能的新項目。“運河城市在引領可持續方面有很多有趣案例,賽艇幫我們做了連接。”
從今年10月起,王石計劃繼續以賽艇穿越包括東亞、東南亞、中東共7個國家的18個城市。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計劃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賽艇聯合會、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及我創辦的中國‘深潛運動健康’機構簽訂協議,共同發起世界運河賽艇穿越計劃和可持續行動倡議,并在埃及蘇伊士運河進行賽艇穿越。”王石介紹。
他期待,2023年在全球完成100座運河城市的穿越,最終在于阿聯酋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進行系統發布。屆時將邀請參與整個行動的運河城市參加活動,并組織交流研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