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15日電 題:探訪秦巴山深處袖珍村小:2名教師4名學生組成學校
作者 謝道玖 劉相琳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都愛偉大的祖國……”幾聲稚嫩的讀書聲在寂靜的秦巴山深處顯的尤為響亮。一位年邁的教師正在領讀,偌大的教室里4名學生正搖頭晃腦地讀著課文。
15日,中新網記者來到重慶巫溪縣文峰鎮思源村柳樹小學時,學生們正在上語文課。這所位于秦巴山脈深處的鄉村小學,如今只有2名年過5旬的教師和4名學生。
正在上課的是二年級,這是柳樹小學全校唯一的一個年級。上課教師叫畢美芳,已年滿58歲。除他之外,還有一名教師詹德軒,也已年過五旬,兩人都是思源村本地人。
據介紹,柳樹小學以前是土坯房,現在的校舍是2003年重建。記者環顧學校發現,從學校硬件條件來說,柳樹小學并不袖珍。兩層教學樓共有6間教室,還有一個占地700多平方米的大操場。
畢美芳告訴記者,他1975年參加工作后就一直教書,詹德軒是當時村里少有的高中生,1981年畢業后也在村里當了代課教師。他和詹德軒起初同在思源村另外一所村小頂坪小學代課。
2002年,畢美芳被調到柳樹小學任教。第二年,詹德軒也被調來。那時學校學生也有六七十名,最近幾年村子里入學適齡兒童越來越少,有條件的都轉去山外面的學校就讀,柳樹小學的學生數越來越少。
2013年,畢美芳和詹德軒送走六年級8名畢業生后,柳樹小學學生人數也降至建校來最低值。上學期期末考試時,中心小學派來2名教師監考,參加考試的學生,只比監考的老師多1人。
雖然學生少,但是教學規范與其他學校并無二致。教學上,畢美芳教語文,詹德軒教數學。沒有錄音機、風琴等設備,兩人就憑一張嘴上音樂課、教學生唱兒歌。學校沒有校園廣播,只有一個銅鈴。搖銅鈴就成了上課和下課的信號鈴。兩人分工明確,一人上課,另一人就搖鈴。
“一個班級,兩個老師,每節課總有一個人得閑下來,找不到人說話聊天,就備課改作業吧”。畢美芳告訴記者,下課后他會和詹德軒一同帶著孩子們在操場玩游戲。跳繩時,他們幫孩子們搖繩,孩子們喜歡玩籃球,但力氣太小,扔不上籃筐,就把籃球當成足球踢,每每這時,兩人就陪著孩子們滿場飛奔……
前幾年,農村學校開始實施營養工程。畢美芳和詹德軒商量,專門聘請一個炊事員實在不劃算,兩人就一人一學期輪流擔任“炊事班長”。
“學生較多的時候,營養午餐補助經費勉強能支撐,現在4名學生,每天一共補助20元,實在不夠開支。”畢美芳說,為了能讓學生吃飽,兩人隔三差五會從自家帶些臘肉和蔬菜填補。
“以后在村里開辦一個‘留守兒童之家’,繼續輔導這些山里娃”。再過1年,畢美芳就到了退休年齡,要離開站立了一輩子的講臺,畢美芳滿是留戀。
詹德軒有些擔心,這里以后學生還會不會更少?大半輩子和他形影不離的畢美芳退休后,柳樹小學會不會成為他“一個人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