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比2443元月薪更重要
日前,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與趕集網聯合發布了《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而這份來自35萬余份有效問卷的報告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僅夠買半部蘋果手機,其中北京地區平均起薪也僅為3019元,同時,三成以上應屆畢業生仍“啃老”,近四成過著“月光”生活。(據《北京青年報》)
如今,社會到底需要給90后畢業生們一個怎樣的飯碗?或者說,90后應該去爭取一個怎樣的飯碗?筆者認為,當下90后獲得就業機會,更需要一個公平正義的就業環境,以讓他們擁有一個起碼的飯碗;同時,政府也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行業間、體制內外的收入差距;還要完善各項福利制度。
首先,說說“公平就業”。“蘿卜招聘”“因人設崗”“壟斷行業世襲制”……對于這些,政府也早打了預防針。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規范國有單位招聘行為,完善公務員招考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國有單位招聘信息統一公開發布制度,加強國有企業招聘活動監管,切實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但一份通知不會完全杜絕就業丑聞,此外,還要對違反規定及相關精神的單位及責任人嚴厲查處,以儆效尤。
再說說社會收入分配改革。就業的目的,在于收入;賺錢的目的,在于養家糊口。但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的水平,既買不起房,也過不上小康生活;如要租房、戀愛,勢必會成為“月光族”。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除了苦口婆心地讓他們學會生活,還要努力提高他們的工資收入。這當然要依賴于收入分配改革,讓整個社會的收入更加公平,更加合理。
還要說說職工權益。當下社會,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間存在巨大的收入和身份差異,同工不同酬問題十分嚴重,如何能讓所有的勞動者都能享受到完備的“五險一金”,顯然是地方勞動部門最需要做的。此外,讓更多的人能享受一些諸如帶薪休假、探親假、高溫補貼、取暖補貼等福利,也是比單純討論工資收入水平更有意義的一件事。
90后畢業生的飯碗里不能少了公平的環境、規則的確立,不能少了單位對于《勞動合同法》的踐行與遵守,也不能少了個人的拼搏與努力。這些東西,要遠遠比每月平均2443元的工資重要得多。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