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乳糖是奶制品含有的一種糖類,乳糖酶缺乏的人,在食入含奶食品后,奶中乳糖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滯留在腸腔內。這將致使腸內容物滲透壓增高、體積增加,腸排空加快,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腸并在大腸吸收水分,受細菌的作用發酵產氣。輕者癥狀不明顯,較重者可出現腹脹、腸鳴、排氣、腹痛、腹瀉等癥狀。醫生們稱之為乳糖不耐受癥。
詹學提醒家長,如果孩子腹瀉超過兩周,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醫,以免長期腹瀉損害孩子腸道健康。另外,當孩子發生乳糖不耐受拉肚子時,不要強行給孩子喝普通配方的牛奶制品,以免加重病情。
乳糖不耐受癥可能和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自出生時機體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是機體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所致,這一類型很少見。
2、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又稱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人類世代飲食習慣導致基因改變,發病率與年齡和種族有關,大部分人屬于這種類型。
3、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是指由于各種原因致使小腸上皮損傷而導致的暫時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見病因如感染性腹瀉、秋季多發性腹瀉、細菌性腹瀉;另外大劑量服用頭胞類、內酰胺類抗菌素后也會引起繼發性乳糖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