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蛋白質“愛”搭檔:
兩種或多種來源的蛋白質同時食用時,其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相互取長補短,使混合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提高,這稱為蛋白質營養互補作用。例如,谷類食物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而豆類蛋白質賴氨酸豐富,二者混合食用,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就得到了提高。
3、蛋白質的消化率:
大豆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但其蛋白質消化率只有60%~65%。若將其制成豆腐及各種豆制品,則消化率可提高到92%~96%。如每日喝200毫升豆漿,就可得到8.8克消化率很高的蛋白質。再如,雞肉不僅含蛋白質高,而且較柔軟,脂肪分布均勻,所以雞肉比畜肉更鮮嫩,味美且易消化。魚肉肌纖維較短,水分較多,脂肪量少,故肉質細嫩,消化率高達95%~98%。因此雞肉、魚肉更適合寶寶食用。
蛋白質過剩給寶寶帶來4大健康問題
充足的蛋白質供應能夠滿足人體需要,可維持正常代謝,生成抗體,抵抗感染,有病也易恢復。相反,蛋白質供給不足時,兒童就容易生長發育遲緩、貧血、表情淡漠,而且容易感染疾病。但是,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造成腎臟負擔,還會增加肝臟負擔、胃腸負荷,引起肝腎受累以及消化不良等癥。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量要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