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到2歲半
從現在開始就要教導寶寶如何禮貌待人,告訴他要尊重個人的私有物品。當你的小寶寶2歲以后,他就會本能地表現出與人對抗的心理,所以你要開始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些能夠使他懂得共同分享這個概念的游戲。如果他做不到,不用去理他;如果他做到了,就夸獎他。你說話的語氣和腔調是使他能夠表現出色的最佳妙方。
3歲
小寶寶到了3歲就需要懂得誠實和正直的重要性了,因為這是使友誼牢不可摧所必需的品質。如果你的寶寶越來越表現得慷慨大方,并不自私自利,而且對傷心的人有同情心,你就要對他多多贊賞。鼓勵他多多與家人共同分享,告訴他他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個,他有責任像其他家里人一樣分享他所擁有的。這種團隊理念將對他的一生都有正面的影響。
如果你的寶寶是這個樣子,你怎么辦?
→ 我的寶寶膽子太小了
害羞和膽怯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引起的。對于小孩子來說,通常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大人足夠的正面評價。害羞行為的普遍類型包括不喜歡面對新事情的發生,不喜歡團體聚會,不喜歡和新認識的人講話,很難和別人交往成為朋友。
作為父母的你,不要認為害羞是寶寶的性格缺陷或者心理不健康。很多適應能力強和善于自我調整的成年人也會害羞的。所以,對待這種情形的最好辦法是有意給你的寶寶安排一些他很可能遇到困難的場合,不要批評他,也不要強迫他做出改變,而是要鼓勵他。
過分的膽小和害羞并不表明你的寶寶發育緩慢,你應該避免使自己變得太焦慮了,也不要過分地去保護他。時間和耐心是可以使你膽小的寶寶發生改變的。
→ 我的寶寶愛發脾氣
不快樂的寶寶發脾氣的次數要比快樂寶寶頻繁得多,而且這些不快樂的寶寶也不能從他們的經歷中學到任何東西。通常2歲到3歲的寶寶大發脾氣是一種受挫感的發泄方式,當他們的野心超過了自己的能力范圍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就會受到挫折,從而大發脾氣。
成年人自然而然地認為小孩子發脾氣是沖父母來的,其實不是,他們是沖著他們自己。所以,想把你的寶寶從對自己大發脾氣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你的同情心和明智對策是必不可少的。
事實上,寶寶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力,也不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感受。亂發脾氣通常情況下是因為受到挫折、生氣了、妒嫉了或者不喜歡而引起的。
→ 我的寶寶太好斗
一些小孩子有時候看起來兇巴巴的,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肯定是曾經有人這樣對待過他們,所以他們在一味地模仿。另一方面,如果他們的父母經常忽視他,經常不在他身邊,對他過于嚴厲和苛求,或者總是動手打他也會使小孩子變得有時候面露兇相。
大多數小孩子有些時候都會很好斗,他們表現在言語上,或者表現為攻擊沖撞其他的小朋友,而且往往這些小朋友都比他年齡要小。兒童心理專家們認為,小孩子的挑釁行為,欺負弱小者和破壞性行為是另一種哭喊著尋求幫助的行為方式,并不是小孩子自己的錯。所以,父母應該不去責怪他,而是試著今后及時發現他挑釁前的征兆,然后避免這種行為的發生。千萬不要懲罰他或者打他一頓,這只能使他更傾向于暴力行為。
父母的態度要堅決,明確告訴他你們不能容忍這種行為,如果他繼續這樣,爸爸媽媽將拒絕他的任何要求,但是如果他有所改變,他將會得到獎勵,父母也會對他付出的努力而稱贊不已。如果你覺得這些對你的寶寶沒有任何作用的話,你就需要馬上尋求兒童心理醫生的幫助了,及時給他一些治療。
→ 我的寶寶愛嫉妒
對小孩子來說,對競爭對手產生敵對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成年人也都是這樣。有時這會產生正面影響,激勵小孩子們做得更好。就與人交往的話題而言,他們會表現得更友好,更愿意與人交往。但是,如果競爭導致了爭吵或者自夸自大,就比較令父母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