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則對“背奶到底有多辛苦”的帖子回復中,記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工作忙到抽不出時間擠奶,心里急得要命,還很脹,這時候覺得蠻苦的”;“出差在外,陪客人去工廠開會,到點吸奶了,可是又走不開,好不容易在客人上網查收郵件時能吸奶,但是工廠的廁所那個臟啊,還只能站著吸,還沒等吸完,又來催”;“奶少了,怕不夠吃;奶多了,怕奶結”;“工作忙起來就忘記按時吸奶,奶又結住,后來給手機設了鬧鐘定時提醒,同事很奇怪我的手機為什么每天到那幾個時間就準響”;“當旁邊的坑位有一位拉巴巴的媽媽時,你正在擠奶;當進到WC擠奶,發現位置全占滿時;當你在擠奶,外面已在排隊時;當正和別人開心地聊天,擠奶時間卻到了時;當每天出門要背大大的背奶包時;當擠出的奶因保鮮袋故障,發現已漏掉一半時;當下班回家路上走了一大半,卻發現擠的奶忘在辦公室時;當放奶的冰箱壞掉時……”
不止一位“奶油”在奮斗
“母乳最好”俱樂部已經成立了兩年,不但成了上海 “奶油”們的大本營,經常還有北京、廣州等地的網友過來討教。天天媽告訴記者: “在這兩年里,俱樂部的人氣越來越旺,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同時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背奶的媽媽越來越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先媽媽上班后只能斷奶或者混合喂養的情況,使得更多的寶寶能夠更長時間地吃到母乳。這里有很多媽媽開帖記錄背奶的歷程,當遇到困難了大家都會來幫助、鼓勵,奶量低迷了大家會獻計獻策,有開心的事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最主要的,是發現原來自己不是一個人,有很多像我一樣堅持每天吸奶回家給寶寶吃的好媽媽。不僅俱樂部里背奶的媽媽的越來越多,我在自己公司也碰到過。最有意思的一次,當我正在一個隔間內吸奶的時候,聽到隔壁傳來咯吱咯吱的吸奶器聲音,這個聲音我再熟悉不過了,當時自己真的是很興奮。”
其實不僅在國內,在歐美國家,母乳喂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也有很多選擇長期背奶的職業媽媽。早在1956年, 7位美國媽媽發動創建了國際母乳會,迄今該組織已有6700名以上通過官方認可的哺乳輔導,活躍于全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從去年9月份開始擔任哺乳輔導的任鈺雯女士告訴記者,美國媽媽的母乳喂養條件并不比中國媽媽優越多少,甚至可能更困難。 “中國媽媽還有四個月左右的產假,美國就沒有產假這個概念,很多美國媽媽生完小孩幾天后就得去上班了。很多背奶的工具,比如擠奶包,就是由美國的職業媽媽發明的。當然她們也有比中國媽媽條件好的地方,最明顯的就是大多數美國公司的衛生間都很寬敞干凈,他們的食堂大都有冰柜,可以供媽媽保存吸出來的母乳。”
據任鈺雯介紹,國際母乳會對哺乳輔導的遴選非常嚴格,首先要求就是要有母乳喂養經驗,還要接受系統培訓,任鈺雯本人有兩個小孩,母乳喂養的時間加起來有3年之久。 “國際母乳會的工作方式是 ‘媽媽對媽媽’,哺乳輔導通過自己的經驗,結合科學知識,對母乳喂養的媽媽進行支持。目前,國際母乳會在北京和上海都舉辦過活動,吸引了很多媽媽和準媽媽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