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忍型
滿腔怒火鎖心中
你看起來是這樣的:“我很好,真的!”盡管一團怒火在胸中燃燒,但你依然笑臉迎人,不讓怒氣浮現在臉上。
為何會這樣:羅納德說,一些孩子從小就被教育,無論何時都要溫文爾雅,生氣會損害名譽、形象等。而幼時遭遇家暴的孩子,可能壓根不相信怒氣能被控制并理性釋放。
后果:他們可能用“自毀”的方式泄憤,比如貪食、過度消費等。憤怒本是能推動問題解決的積極力量,但隱忍不發,做錯事的人就一無所知,更談不上道歉。
如何改變:1.自我質問。問自己:“同事出了錯導致我挨批,我可以毫無表示嗎?”你的內心或許會回答:“不行!這對我和他都不好!”2.換個角度想問題。張玉娟說,不妨試想,假如朋友受到傷害,他會怎么做?沒錯,他當然有權表達不滿,那自己為何不可以?3.用建設性方式溝通。羅納德說,壓抑憤怒往往給家庭和朋友帶來更多傷害,最好的方式是,心平氣和地與對方談談,并且提出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