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病魔爪下搶救病人,醫生們不時還會面對來自患者和家屬的壓力。近日,市第三人民醫院(下稱“三院”)在搶救病人的過程中,使用嗎啡止痛遭到了患者與家屬的強烈質疑。所幸成功搶救,患者坦承了自己醫學知識不足,也向醫生表示感謝。
●南方日報記者 劉強 通訊員 劉菁
突發心梗劇痛難忍
對家住東平的謝伯來說,6月28日是極其痛苦的一天。早茶歸來,他覺得胸口一陣疼痛,像針扎一樣,他拿毛巾熱敷了一陣子,然后躺下休息。
不料,下午謝伯的胸口開始劇痛。“就像把辣椒粉撒在心頭上一樣,渾身上下大汗淋漓,完全受不了這樣的煎熬?!?/p>
此時,家中只有謝伯一人,他選擇了先給家人打電話。妻兒回來,看到他痛苦的情形,才撥打了120。這時,距謝伯劇痛發作已有3個多小時。
親屬質疑嗎啡使用
救護車很快趕到,并當即為謝伯照了心電圖。根據心電圖結果,醫生判定為急性心肌梗死,情況十分危急。
由于長時間被劇痛折磨,謝伯此時渾身汗浸,已經像個水人。根據常規,醫生決定為其注射嗎啡止痛,沒想到卻遭到患者和親屬的拒絕。
“嗎啡不是毒品嗎?我不要打!”患者說。
然而,看到患者劇痛難耐,醫生依然決定為其注射了嗎啡,并送上急救車趕回醫院。
在回醫院的路上,謝伯出現心跳驟停,將親屬嚇了一跳?!岸际悄銈円欢ㄒ騿岱龋∪绻依习植恍辛耍揖驼夷銈儯 敝x伯的兒子激動地說。
“心跳驟停是心梗的常見后果,跟嗎啡無關。”醫生簡單交代后,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對謝伯的搶救中。通過七八次的電擊和一路的心臟按壓,終于為謝伯保持了基本的血液循環,順利送到醫院。
患者反思醫學知識不足
“一路的搶救,好不容易爭得了手術時間,一定要抓緊手術。”三院心血管醫學中心心內科主任鐘思干回憶,直到入院,與患者親屬交流病情時,親屬依然說:“我不跟你談,嗎啡是你們打的,有意外就找你們!”
這種氛圍無疑給醫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醫生果斷進行了手術,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施救,謝伯轉危為安。
“感謝醫生救了我?!敝x伯真誠地說,他以前從未出現心血管方面的問題,否則也就不至于對施救過程一無所知,更不至于上午出現痛感晚上才聯系急救。所幸有醫生的全力施救,他才能從鬼門關轉了一圈又回來。
醫生呼吁應信任專業一方
搶救成功是患者態度轉變的一個關鍵。但如果患者不幸沒有搶救過來,親屬是否會繼續不依不饒呢?
鐘思干介紹,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涉及到生死的問題,每每有患者提出爭議,表現得非常強勢,醫生在決策時總是承擔著很大的壓力。為此,整個科室的人都練成了很強的“抗壓能力”。
“其實,質疑或者爭議是正常的;但希望患者能夠主動交流,理解醫生在搶救過程中做出的決定,而不是自己看一點書或者打聽一點消息就抓住不放。畢竟,醫生在診療決策中才是專業的一方,希望能夠得到患者的信任。”鐘思干舉例說,該科室中有一些高血壓患者,出現并發癥后醫生建議換藥,但他們拒不換藥,認為慣用藥效果好,就會導致并發癥越來越嚴重。
■鏈接
嗎啡怎么用?
心肌梗死為其適應癥之一
可卡因、嗎啡、阿片等均屬于麻醉藥品。這類藥品有明顯的兩重性,一方面有很強的鎮痛作用,在醫療上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不規范地連續使用,又易產生依賴性,成為謝伯家人所擔憂的“毒品”。
2007年1月,原國家衛生部印發了《麻醉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指導麻醉藥品的臨床使用。其中嗎啡的適應癥包括:其他鎮痛藥無效的急性劇痛、血壓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哮喘、麻醉和手術前給藥。
在這些情況下,嗎啡進入體內,會變成謝伯家人擔憂的“毒品”嗎?該指導原則指出,嗎啡連續使用3-5日產生耐藥性,1周以上致依賴性,因此主要用于疼痛原因明確的急性劇烈疼痛。對于謝伯這樣短期使用的病例,自然無需擔心。
此外,晚期癌癥病人重度疼痛可能長期使用嗎啡,但醫生按照階梯止痛原則操作,一般也不會造成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