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案由公安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掛牌督辦,銷售地波及江蘇、河北、浙江、上海、北京5省市,涉案藥品金額達800余萬元。徐震/攝
非法經營假藥關系網示意圖
56歲的李大爺家住江蘇省豐縣,因親戚患有骨髓增生,李大爺托朋友“留點心,找找治療這方面病的好藥”。2013年3月21日,一只包裹寄到家里,李大爺打開一看,幾瓶藥“全是英文,啥也看不懂”,朋友介紹說,藥是從網上買的,進口藥,3小瓶價值3600元。
藥給親戚用,非同兒戲,李大爺不放心,于是帶著藥來到當地藥監局,想讓工作人員“幫著把把關”。沒成想,鑒定結果讓李大爺抽了一口涼氣——藥品名叫來那度胺,沒有檢驗報告、進口藥品注冊證,未經藥監部門批準,在中國市場不允許銷售,系假藥。
包裹快遞單顯示寄件地址為江蘇省南京市,據李大爺朋友講述,其是在淘寶網一家店鋪購買,店內還經營其他進口藥。李大爺的求助引起重視,豐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當日立案,并將此案移交公安部門。豐縣公安局立案后,與藥監稽查人員合力偵查。
因案情重大,該案先后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安部督辦。2013年4月11日,隨著開網店售假藥的張鎮在南京落網,這起特大非法經營假藥案掀開了冰山一角。
一時貪念成網店售假人
40歲的張鎮是江蘇南京人,在衛生系統工作期間通過成人高考,拿下本科文憑,工作體面,妻兒做伴,生活可謂安逸。然而,2011年,不惑之年的張鎮有了“惑”事。
這年6月,張鎮的親戚患上骨髓瘤,主治醫生建議服用馬法蘭和來那度胺,因為醫院不銷售,他給了張鎮一張名片。張鎮按照名片上的聯系方式聯系上了賣家,開始購藥給親人服用。不久,他網上閑逛,無意中發現,有家淘寶店也出售這種進口藥,價格比自己購買的貴了不少。“別人能賣,我為什么不行?”張鎮如法炮制,也開起網店,從醫生介紹的賣家處購買藥品,然后掛在淘寶店里出售。
進口藥,必須在國家藥監局注冊,經過國家藥監局的批準、檢測,還得加上中文標識;藥品銷售需要藥品銷售許可證,查驗銷售資質,索取藥品銷售批準文件。身為衛生系統工作人員,張鎮當然對此心知肚明,但在暴利驅使下,他顧不得那么多了。為了銷售安全,張鎮沒在網上直接標注藥品的名字,而寫的是“馬法蘭專業檢測報告(專業資料)”、“來那度胺專業資料”等字樣。落網后張鎮供述,這樣可以讓買家看看藥品資料,吃得放心,更主要的是,“直接寫名字太敏感,怕出事”。
5mg的來那度胺進價600元,銷售價900元;10mg的馬法蘭針劑進價1600元,銷售價格1800元。從2011年開店到案發,不到兩年時間,張鎮網售藥品金額達25萬余元。
暴利織成假藥銷售網
從假藥的數量、種類和銷售時間來看,張鎮都屬于小角色,通過醫生、中間人介紹,賣藥給張鎮的,叫翟榮林,也是該案的核心人物之一。
32歲的翟榮林是安徽合肥人,2011年中專畢業后在上海某連鎖藥店從事銷售工作。干了幾個月后,翟榮林覺得給別人打工來錢太慢。無意中翟榮林得知前同事周寶贊從北京藥店辭職,正待業在家。翟榮林跟對方年紀相仿,都是合肥市人,一直挺聊得來。“既然正規藥品不賺錢,為何不做沒被批準的進口藥?”二人認為這是回報豐厚的商機。2011年8月,二人共同出資,做起買賣進口藥品的生意。
利用在北京跑銷售的關系,周寶贊找到了馬法蘭(針劑)的貨源,這是種治療白血病的化療藥物。與此同時,翟榮林在網上無意間聯系到廣州的羅榮彬(外號阿龍,已上網追逃),有了更大的收獲,通過電話,阿龍稱馬法蘭(片劑)、來那度胺等重癥高危藥品他都有。經過商談,倆人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有了貨源,二人跑起銷售來輕車熟路。
在藥房跑銷售時,翟榮林留存了各地開醫學會時要來的眾多醫生的手機號碼,二人平時就打電話跟對方聯系推銷藥品。因為之前的藥店在上海,翟榮林跟諸多醫生相熟,便著重從上海尋找買家。翟榮林先后聯系上上海三家公立醫院的醫生,“如果病人需要這類國內買不到的進口藥品,就跟我聯系”。周寶贊也成功聯系上河北的一家醫院。
幫忙當然不是免費的,二人平時除了給醫生們充話費、送購物卡外,還承諾給醫生相應的“辛苦費”。隨著醫生的推薦、病人的交流,二人的生意慢慢進入正軌。
除了給上海的醫院送藥,在北京從事做醫療器械的張衡勝(另案處理)是二人的固定大客戶。張衡勝與曾在京跑藥品銷售的周寶贊認識,2011年底,張主動和周聯系,問能否弄到維羅、依維、AV等治療腫瘤的藥。詢問廣州的阿龍得到肯定答復后,二人開始給其供貨,每月一兩次,每次藥品金額都在10萬元左右,有的藥品每盒有2000元純利潤。張衡勝要貨后,翟榮林電話通知廣州買藥的種類和數量,藥品從廣州空運到合肥,二人再將藥品用快遞郵寄到北京。
隨著生意的火爆,翟榮林和周寶贊明確了分工——翟榮林負責聯系貨源和買家,周寶贊則負責接受、支付藥款以及給上海等距離近的醫院上門送貨。翟榮林還找來朋友鄭陽,要其專門接收購買來的藥品,再把距離遠的買家的藥品寄出去,每月支付鄭陽2000元工資。翟榮林和周寶贊則平分賣藥的利潤。
無形中,一張從廣州羅榮彬等人處購得貨源,翟榮林、周寶贊二次銷售給南京張鎮、北京張衡勝以及重癥患者,張鎮等販藥人再通過各自的途徑,將假藥轉手出售的進口假藥銷售網形成了。
利益驅使另辟市場
與周寶贊的合作僅僅局限于上海和北京,翟榮林并不滿足,一直想如何把假藥市場做得再大一些。
曾經的藥房同事,如今在合肥醫藥系統工作的王曉對江蘇醫生比較熟悉。2011年底,翟榮林瞞著周寶贊,私底下找到王曉,表示想與其“共同開發江蘇市場”,并承諾,王不用出錢投資,只管介紹病人,賺來的錢平均分成。王曉抵不住金錢的誘惑,答應與翟榮林一起合作。他先后成功聯系了南京、常州、徐州等地醫院的4位醫生,每月都有十幾單生意。
在醫生的“指引下”,病人家屬直接撥打王曉的手機。與病人家屬談好價格后,王曉把翟榮林的銀行卡號發給對方,然后再把藥品的數量和品種發給翟榮林。在南京落網的張鎮,正是通過王曉聯系,從翟榮林那里購買的藥品。
在與翟榮林合作的短短1年左右的時間里,王曉幫翟榮林銷售藥品金額高達100余萬元,自己也分得了17萬元“好處費”。因為知道這事犯法,王曉考慮再三,選擇急流勇退,不再給翟介紹生意。但其觸犯法律的事實以及帶來的惡劣后果,并不能因此洗刷。
昂貴藥品藥效并不給力
截至案發,翟榮林伙與周寶贊合伙銷售的藥品數額達700余萬元,與王曉合伙經營的藥品數額達100余萬元。翟榮林承認,這些藥物均沒有合法手續,藥效無法保證,對于副作用,他也完全不了解。
那么,這些治療重癥的高風險藥品藥效究竟如何?辦案人員對購買假藥的消費者進行調查取證時發現,價格昂貴的來那杜胺膠囊等進口藥品藥效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57歲的江蘇沛縣人朱廣民2012年8月被診斷患有骨髓瘤,在徐州某醫院住院接受化療時,接受了醫生推薦的馬法蘭(片劑)藥物,先買了一瓶,“用泡沫盒子包裝、內有冰塊保溫的藥品很快就到了,內有25粒,但吃了不見效果,堅持又買了一瓶,吃完了還是沒啥效果”,他就沒再購買。
燕偉是江蘇徐州人,父親患有多發性骨髓瘤,在徐州某醫院血液科住院治療期間,醫生向燕偉推薦了瘤可然。結果拿到藥后,“父親吃了一瓶病情更加嚴重了,后來藥一直存放在冰箱,沒敢繼續服用”。
可見,購買完全沒有監督的進口藥品,患者的健康無法保障。
假藥流向遍及全國各地,多直接銷售到終端患者,案件取證難度很大。辦案人員歷時10個月,多次輾轉合肥、廣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調查取證。由于案情復雜,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偵查。
案件的查辦從李大爺購買藥品的網店開始。2013年3月底,辦案人員趕往浙江杭州淘寶網及支付寶總部對犯罪嫌疑人經營的網店進行查詢并調取相關證據,掌握了網店店主張鎮的信息。2013年4月11日,張鎮被抓獲。5月31日,翟榮林、周寶贊、鄭陽三人被抓獲。6月4日,王曉被抓獲。7月1日,辦案人員奔赴北京,將翟榮林、周寶贊的最大下線張衡勝抓獲。根據翟榮林提供的上線羅榮彬(外號阿龍)交易賬戶和手機號碼等信息,辦案人員查明其為香港人,其銀行賬戶顯示交易金額達1.8億余元。目前,公安機關已對其網上追逃。
2014年1月16日,江蘇豐縣檢察院對本案提起公訴。3月14日,經法院審理,被告人翟榮林、周寶贊以非法經營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零六個月、五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130萬元、160萬元;被告人王曉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40萬元;被告人鄭陽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30萬元。3月28日,被告人張鎮因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