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羊肉,人們就可聯想到冬天吃熱氣騰騰的羊肉火鍋渾身冒汗的場面,羊肉屬于溫熱的食物,似乎理應與抵御風寒聯系在一起,冬天羊肉吃多了還怕上火,三伏天里還能吃羊肉嗎?沒錯,夏天一樣有人大口吃羊肉,大碗喝燒酒,而且以此起到滋陰補氣、強身健體的作用。
伏羊一碗湯 不用神醫開藥方
伏羊就是炎夏入伏的羊肉,從初伏之日開始,在之后的一個月時間里,吃羊肉、喝羊湯是歷史悠久的飲食傳統。繼承這一習俗的地方,除了江蘇徐州地區、滕州地區、蕭縣一帶,還有上海奉賢的莊行地區,每年在這些地方都有盛大的“伏羊節”舉行,甚至“伏羊”習俗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說,入伏吃羊的習俗源于對炎帝和祝融的崇拜,以及對彭祖善于烹羊的傳承,最早盛行于漢代。漢代揚暉在《報孫會宗書》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現在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入伏后新麥成熟,新酒釀成,羊肉肥美,許多羊肉館在這一天都推出全羊宴。人們每天早晨5點多鐘就趕到羊肉館,點上一桌子羊肉、羊肝、羊肚之類,就著燒酒,大吃大喝,一頓往往能吃2個小時,吃得酣暢淋漓,痛快非常。據當地人介紹,這樣吃過之后,過冬就不用怕冷,羊絨衫也不用穿了。不到上午10點,羊肉就脫銷了,吃了“頭湯羊肉”的人還不過癮,往往要買大包羊肉帶回家,給親朋好友品嘗。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尤其是入伏之后,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皮膚毛孔張開,將體內多余的濕熱排出體外,汗液蒸騰過程中消耗陽氣,人體陽氣外發,體內的陽氣特別是中焦脾胃陽氣相對較虛,即所謂的“伏陰在內”,所以人們需要維護陽氣。
但是很多人貪圖涼爽,長時間吹空調,大量食用冷飲、涼茶等苦寒食物,使脾胃受寒,加劇了體內脾胃陽氣的耗損,積寒助濕,可導致腹脹、腹瀉、食欲下降,腰背疼痛,頭暈乏力,引發疾病。而且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食欲不振,只喜歡進食一些蔬菜瓜果,加上睡眠不足,造成人體收入少支出多的情況,即使健康人在夏季也可能體重下降,即“無病三分虛”。
這個時候適當攝取肉類,適當食一些溫性食物,以溫補體內耗損的脾胃陽氣非常重要?!侗静菥V目》中稱羊肉有“暖中補虛、開胃健力、補中益氣”等作用,所以夏季適當吃羊肉可以發散、行氣、活血、通竅、化濕,尤其是虛寒體質、陽氣缺乏、血液循環較差的女性,羊肉可以緩解其腰、背、手足冰冷,胃痛,消化不良,肢疲軟無力等不適。
三伏天吃溫補壯陽的羊肉,喝活血御寒的燒酒,因空調冷氣而不正常收縮的毛孔盡可張開,大汗淋漓之后,不僅暑氣全消,體內寒氣也排除殆盡,陽氣充足,一些陽虛陰寒內盛的疾病,到冬天也不容易發作。
伏羊節上,人們吃羊都是從頭到尾、從內到外,有清蒸羊肉、燒羊腿、烤羊背、羊棒骨等等。這種把羊“物盡其用”的吃法,自古就有。我國古代蒙古宮廷宴上,就有帶有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特色最豐盛的“全羊席”。在清代,全羊席也是可與滿漢全席相媲美的大型宴席,清代才子袁枚的《隨園食單》中記載了“全羊法七十二種”,將一只整羊的不同部位,或蒸、或烹、或炒、或爆、或熏、或炸、或湯、或羹……做成不同菜品,形色不同,口味各異,非常豐盛。
全羊入饌滋味鮮美,最為難得的是,羊的各個部位幾乎都有食療價值。我國最早的飲食衛生與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大部分內容是關于如何用羊調理身體。如羊心有補心解郁功效,可治心痛、驚悸等癥;羊肉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功效,可治虛勞瘦弱、產后病后虛冷、脾虛反胃、以及寒疝腹痛等癥;羊肝有補肝益血、明目的功效,可治肝虛視力減退、青光眼、翳障等癥;羊腎有補腎益精功效,可治腎虛勞損、腰脊疼痛、足膝軟弱、耳聾消渴、陽痿遺尿等癥;羊脂有補虛潤燥、祛風化毒功效,可治肌膚枯憔、久痢、瘡癬等癥;羊骨有補腎、強筋骨功效,可治腰膝無力、筋骨攣痛、小便白濁等癥;羊髓有益陰補髓、潤肺澤膚功效,可治肺勞咳嗽、消渴骨蒸等癥;羊蹄肉有補腎益精功效;羊頭有補虛損、潤五臟的功效;羊肚有補虛健胃功效,可治食欲不振、手足頻熱、尿頻自汗等癥;羊肺有補肺氣、利水道功效,可治肺虛、肺燥等癥。
食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屬性,中醫講究“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羊肉性溫熱,在冬季尚且不能多吃,在伏天里更需要合理地吃,才能達到補益身體的效果。
1、體質偏熱,陽偏盛,大便干結、心中煩熱的人,不適合食用;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癥狀的人不宜食用。肝炎病人忌吃羊肉。虛寒性體質的人比較適合,但是羊肉和燒酒要注意適量食用,每天羊肉和酒均以1-2兩為宜。
2、不宜在溫度過低的地方進食。這是因為羊肉或羊肉湯有散熱、溫經、通絡的作用,“伏日”氣溫普遍偏高,人的機體急需散熱、排汗,在空調房內溫度過低,汗就排不出來,也就達不到散出內熱的作用,甚至還可能帶來其他疾病。
3、最好采用簡單的烹調方式、菜譜設計和進食方法。蕭縣比較盛行的做法是白切羊肉,煮羊頭湯,將新鮮羊肉洗凈,放入沸水中煮開后,將沸水倒掉,再倒入沸水,只放少許食鹽、大蔥、生姜。這樣制作的羊肉營養損失很小,味道鮮美,不油膩,吃的時候蘸上鹽和醬油,沒有辛辣燥熱的調味品,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又無食后上火之慮。
4、可在膳食中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茭白、筍等。吃羊肉時最好搭配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若將羊肉和蘿卜搭配,則能充分發揮蘿卜性涼、可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5、飽食羊肉后,忌馬上吃西瓜。西瓜性寒,進食后不僅大大降低了羊肉的溫補作用,而且極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所以民間流傳西瓜、羊肉同食“傷元氣”。另外,羊肉不能與田螺同食,否則引起積食腹脹;與板栗同食,容易不消化,甚至能引發嘔吐;羊肉也不宜與茶同食,因為可引發便秘。
夏季如何選購新鮮羊肉
1、聞:氣味正常,無氨味或酸味。
2、摸:手感溫潤有彈性,不粘手,指壓后凹陷能立即恢復。
3、看:皮上無紅點,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不發白、發黃、發綠。(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