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蒸飯煮飯一般都是先淘米后放冷水再燒開,這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但若把煮飯的順序改變一下,會有什么好處?多數人未必清楚。
淀粉顆粒不溶于冷水,非要水溫在60℃以上淀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變成糊狀就是我們吃的米飯,原來很大的淀粉分子才變成許許多多的小分子……低聚糖、單糖。大米含有大量淀粉,經過燒煮后大的淀粉分子變成小分子后,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不可避免地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是一種無色結晶體,溶于水。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種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麥皮中含量很豐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極豐富,動物內臟(肝、腎)、瘦肉、蛋黃、以及白菜、芹菜中含量也較豐富。維生素B1缺乏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腳氣病,患者的周圍神經末梢有發炎和退化,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縮、下肢浮腫、心力衰竭等癥狀。
為了避免維生素B1的缺乏,在日常生活中應經常食用糙米、雜糧等含維生素B1較多的食物。為了減少維生素B1的損失,在淘米時應快速洗米。這里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煮飯不宜用冷水,最好用開水。因為,開水煮飯一開始就讓大米處于較高溫度的熱水中,使淀粉膨脹、破裂,盡快變成糊狀,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同時,用燒開的水煮飯,氯已多隨水蒸汽揮發了,就大大地減少了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的損失。所以,科學的煮飯方法應該是先燒開自來水,然后將米倒入,這樣水中的氯氣已基本蒸發完,就會減少維生素B1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