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女士在按摩后感覺右下肢麻木,住院做了腰椎手術后,她將盲人按摩師告上了法庭。近日平谷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庭審中,盲人按摩師孟先生認為自己只承擔1%的賠償責任。
袁女士腰椎病發作,和盲人按摩究竟有多大關系?而針對盲人按摩業的情況,記者也做了一番了解。
起訴
腰酸
竟被按成殘疾?
40歲的袁女士去年夏天感覺腰酸,聽說附近有家盲人按摩中心不錯,就來到按摩中心,花360元辦了一張按摩10次的卡。去年8月21日第8次按摩時,店主孟先生說為了效果更好,需要“背對背”再背一下。背的過程中,袁女士突然感覺右腿發麻,回家后疼痛加重。
當天下午2點多,袁女士又找到孟先生,對方說可能是神經根水腫,又給她按摩了一次。當晚8點多,疼痛難忍的袁女士到醫院治療,經診斷,她的腰5骶1間盤突出髓核向右后方脫出、右側神經根受壓等,且保守治療無效。之后袁女士住院11天,做了腰椎手術,花費醫療費3萬元。
出院后,袁女士和家人找到孟先生的按摩中心協商,孟先生說把報銷后的醫療費3萬多元給她,但袁女士沒同意。袁女士把孟先生告到了法院,要求判令對方賠償她醫療費、營養費、精神損失費、傷殘賠償金等共計23萬余元。
“我現在已經是殘疾人了,因為做了這個腰椎手術,就可以申請殘疾證了。”袁女士走起路來仍是一瘸一瘸的。她告訴記者,做了腰椎手術后,其右下肢仍然感覺麻木,使不上勁,什么活都干不了。
不過據記者了解,做完腰椎手術可以去申請殘疾證,但能否鑒定為殘疾不一定。
庭審
醫療鑒定認定按摩與致殘“稍有關系”
戴著墨鏡的孟先生是在姐姐的陪同下來到法庭的。他是天津人,十幾歲時因外傷導致失明,18歲時學習按摩,曾在醫科大學特教班上過學,2005年開店經營,迄今已取得初級、中級按摩技師證書。
孟先生告訴記者,他從業多年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事。他記得袁女士當時說抱孩子扭著腰了,才到他店里按摩的。
“腰間盤突出的主要癥狀就是腰疼和腿麻,這是發病本身癥狀,跟我的保健按摩無關。”孟先生不同意原告的訴求。
法院出示的醫療鑒定結論是,椎間盤變形需要一個過程,40歲的袁女士屬于該病的高發人群,而按摩可能加重原有病情,起到誘發作用,外力按摩也可導致椎間盤突出。
袁女士對鑒定結論不認可,她說自己以前沒去過醫院,腰有病但腿沒事,現在的癥狀是孟先生“背對背”用力過猛導致的。
而孟先生則對鑒定所說的病發和按摩“稍有關系”表示不明白。法官解釋說,他曾向鑒定報告的醫生打電話咨詢,醫生認為原告的病和被告的按摩有1%至10%的關聯度。
“我對鑒定文書不認可,但是同意承擔1%的責任。”孟先生認為,這事讓他趕上了,出于同情可以給原告補償,但數額只能是兩萬左右。
孟女士則堅持要求被告承擔至少10萬元的費用。鑒于雙方調解意見分歧較大,法院不再進行調解,審判長宣布擇期再審。
調查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保健按摩
記者了解到,開辦盲人按摩店需要有殘聯出具的證明,按摩師必須持資格證上崗。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保健按摩呢?一位盲人按摩師告訴記者,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接受保健按摩。“心臟病高血壓患者、骨質疏松、骨折、孕婦、醉酒的人都不能做,我們每次都會問的很詳細。”他說,盲人按摩師的最大優勢是手指感覺靈敏,注意力集中,穴位找得準,為了克服看不見的困難,他們都會在做按摩時與客人詳細聊天。“當然不排除這行有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人學了一個月就考下本兒了,穴位點不準也能干,另外,也不是所有盲人都適合做按摩……但反過來說,醫院大夫誤診、錯診的還比比皆是呢,不能說這就是坑人、害人。”
專業人士介紹,有些腰背疼痛是骨質疏松癥引起的,如果過度按摩容易發生骨折。另外按摩師的技術經驗很重要,諸如踩背,如果用力過猛易造成關節脫位、骨折等后果。對于嚴重的頸椎病、頸部腫瘤患者,隨意在頸部做按摩還可能造成癱瘓。因此如果腰背部、頸部有疾病,應該首先到正規醫院求醫問診,聽從大夫的建議。按摩只是起到保健作用,而不是包治百病。 本報記者 王薔 J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