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的人通常都會有些腰腿痛之類的毛病,但是,你可知道:腿痛可不一定全是小毛病,有可能是患上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這種病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因下肢缺血壞死而要截肢,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嚴重者,兩年內死亡率高達40%!曾有一位患者因此而死亡,令不少看到相關報道的網友不禁咋舌。
今年82歲高齡的梁伯,身子骨一直挺硬朗,老伴都要靠他照顧??蛇@半年來不知道怎么回事,左腿下部經常出現疼痛、麻木感。梁伯開始時以為是一般的風濕關節痛之類,心想老年人誰沒個腰痛腳痛,也沒太在意,只去診所開了些止痛藥來吃。誰知下肢疼痛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經常痛得白天走不了路,晚上吃止痛藥、安眠藥也睡不著、不管用了,而且下肢還出現了淤黑、潰爛的現象。
梁伯這才到醫院就醫檢查,醫生確診其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再不及時治療,將被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險。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醫師陳國東介紹,“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的局部表現,好發于下肢。由于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進展,此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尤以45歲以上男性多見。
“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癥狀與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等引起的腰腿痛相似,所以很容易被當成一般的老年性疼痛而被忽略,以至于發展到下肢出現缺血性潰爛了才引起重視。因為下肢缺血壞死后多數患者痛苦不堪,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且皮膚潰爛后愈合極其困難,容易引起難治性感染,甚至導致敗血癥,很多患者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而由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多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如缺血嚴重者,兩年內死亡率更是高達40%。
陳國東表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傳統的治療方法以抗血小板、擴張血管等藥物治療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而選擇外科手術治療,創傷大、風險高,像梁伯這樣的高齡患者多難以耐受。怎么辦呢?最終,醫生為梁伯安排了“球囊支架血管再通”手術,讓梁伯的腳痛得到明顯緩解。
網友觀點:
@夏冬:學習了!一直以為腰腿痛之類的毛病,都是小毛病,沒想到還有可能會是大毛病。上了年紀的人,都得小心了。
@文新: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視,合并有這些疾病,使得病情容易惡化。
@肖問:腿痛,下肢無力是老年人常見的病癥之一,常常被人們誤認為都是骨質疏松及腰椎間盤突出所致。其實,很多老年人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在中國60歲以上的心血管高危人群中,每4個人就有一個人有外周動脈疾病。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
通訊員 魏星 覃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