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持續上漲、地方頻繁出現 地王 ,確實可以說房價調控政策效果并不理想。” 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韓長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限購、限貸是調控房價上漲的主要手段,但是依然難以遏制房價上漲,關鍵原因在于無法改變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同時政府利益、宏觀經濟等均影響政策落實的實際效果。
8月下旬,住建部召集包括南京、鄭州在內的7個二線城市進行座談,以了解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前期調控政策的執行情況及下一步調控政策。座談結果尚未公布,就在9月4日北京某地塊以7.3萬元/平米的高價被拿下的第二天,上海、杭州、蘇州三城各自的“地王”記錄被刷新,賣地收入達401.7億元。地價漲勢迅猛可見一斑。
“住建部約談部分房價上漲幅度較大的城市,首先是明確當前尤其是區域內房地產市場狀況以及調控政策的執行情況,給各地施加一定的壓力,努力保證房地產市場全年調控目標的實現。”韓長吉說,被約談的城市,部分已經采取了系列行動來打壓房價上漲、抑制投資需求,未來在監管執行方面或更加嚴格,但整體、全國范圍內的調控政策不會輕易出臺,房地產市場化調控或成為未來的主要方向。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今年年初曾表示,如果因為放松調控而導致房價快速上漲,住建部將會同監察部進行約談,直至問責。根據最新數據,“百城房價”已經連續15個月環比上漲,其中北京上漲幅度最為明顯,同比漲幅達22.49%。
“地價居高不下,一方面,導致當前剛需壓力巨大,同時影響樓市預期,導致恐慌性購房行為增加,買漲不買跌。”韓長吉說。
“在過去幾個月內,較大部分成交的土地為商業用途,這體現出開發商對商業地產市場未來發展的樂觀態度”。針對“地王”的頻現、土地成交量的攀升,仲量聯行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馮建強分析說,住宅用地的成交情況則有所不同。一線城市住宅用地已經非常稀缺,住宅未來供應也非常有限,開發商積極購入以增加住宅用地儲備,二、三線城市由于未來住宅供應將非常大,開發商對住宅用地的購買持謹慎態度。
“行政調控手段只能解地方一時之難,長期來看并不會有多大抑制作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趙路興指出,增加普通商品房及用地供給才是解決房價高企的根本手段。
韓長吉認為,下一步調控政策大的方向或有所轉變,即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調控作用,減少對房地產市場的直接行政干預。調控的目的不會變,除了保護剛需,抑制投機,更重要的是防范房地產風險的增大。(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