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鏞說,有意思的是,臺灣最新發現了蔣介石5件親筆寫的信件,其中最后的一封是在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前幾日)寫的,信中蔣介石告訴中央銀行的工作人員,要他們留下2萬兩黃金(即100萬塊銀元)。說是留100萬塊銀元,最后湯恩伯只留了30萬(即6千兩黃金),可見湯恩伯中飽私囊的丑惡嘴臉。蔣介石用這樣的人,焉能不敗?
吳興鏞告訴筆者,父親對自己以前所從事的工作守口如瓶,從不跟晚輩說,我們對父親在蔣政權里面做什么工作也并不知曉。上世紀70年代,吳興鏞在臺灣大學對面的小書報攤上發現了李敖所寫的臺灣禁書《蔣介石研究》,書中看到了父親吳嵩慶的肖像,并被李敖稱為是“蔣介石的總賬房”,并說吳嵩慶是除了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之外的另一位在1949年前后“盜竊”大陸國庫資金運到臺灣的重要人物。但因為吳興鏞在海外的醫學工作太忙,未能顧及父親過去的工作,也沒有向父親打聽他從前相關的事。
時間一晃近20年,1990年,吳興鏞回臺時,有一位洛杉磯的記者朋友陸大聲恰巧也在臺北,有一天他來吳家,向吳父請教上海“淪陷”前中央銀行黃金運出的事情,而父親遲疑片刻后即斷然回答道:“此事我不清楚”。
1991年9月,已經90歲高齡的吳嵩慶老先生有機會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大陸浙江鎮海老家探親,兩周后返臺當天即去世。當時母親也已是91歲高齡,身體又不好,所以吳興鏞匆匆從美國星夜飛回臺島,準備父親的喪事。此時,母親指著書房父親的手跡對吳興鏞說:“快把這些寄去美國,由你保管吧。”吳興鏞說,母親考慮到父親早年有許多工作牽涉到國民黨政府的機密,因為父親不止曾經擔任過國民黨軍隊的財務、軍需總監長達15年之久,而且每周參加國民黨政府“總統府”軍事以及財經兩次最高機密會議。如果給留在大陸的幾個兒子看到這些資料,怕會影響到他們在海峽那邊平靜的生活。既然父親已經作古,而大陸的孩子也已經過了古稀之年,“不該知道的事”還是少知道些為好。
5年后,吳的父親去世5周年前夕,臺北《傳記文學》社長、也是吳嵩慶的老友劉紹唐先生向吳興鏞約稿,囑吳興鏞寫篇文章以紀念父親過世5周年。為了寫好紀念文章,吳興鏞想起父親的遺檔,檢視之后,在遺檔中發現了他1949年的軍費記錄。這是迄今為止,除2008年美國史坦福大學所公布的蔣介石日記之外,記錄國共內戰時有關軍費日志的第一手材料。
此后10余年,吳興鏞利用一切業余時間,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在海峽兩岸、國內外圖書館、檔案館、報章雜志以及網絡上面查詢相關資料,并多次尋訪到與當年大陸黃金運臺有關的親歷者以及目擊證人,這其中包括其父當年的海、陸、空、后勤方面的同事,及新聞、財經方面各界人士,最后才基本掌握了1949年大陸黃金運臺的資料。 (來源:人民政協報 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