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文化企業“白皮書”日前發布,這是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連續第三年發 布年度報告。三本書以詳實的“海量”數據,勾畫出國有文化企業的發展軌跡。這三本書也是一條線索,從最初的“摸清家底”到現在的“問診把脈”,表明完善文 資監管體制后,對國有文化企業的認識在深化,其中的發展規律更清晰,未來發展的路徑更明確。
對比前兩本“白皮書”,最新版的“白皮書”它最大的特點是不回避問題,而且通過研究提出對策,為國有文化企業發展貢獻智力。尤其是面對互聯網發展的新形勢以及國民經濟的新環境,提出國有文化企業要加強頂層設計、進行戰略性布局的重大問題。
1.要整合資源向文化集團邁進
從“白皮書”呈現的數據“盛宴”中,一組數據最有分量:截至2013年末,全國國有文化企業共計12159家,同比增長 12%;資產總額22420.2億元,同比增長23.1%;利潤總額1081.2億元,同比增長23.2%,表明國有文化企業保持了穩健發展態勢。而在第 六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21家,占總數的70%,主營收入和凈資產均占入選企業主營收入總和的80%,也反映了國有文化企業作 為文化產業的主力軍,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和自己比、和中小文化企業比,國有文化企業取得的成果和進步是可喜的,但“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放大對比的視角,擴 展到與其他央企比、與國際知名的文化跨國公司對比,仍存有較大的差距,只有志存高遠才能擔當起文化“國家隊”的應有責任和使命。
最新出版的“白皮書”中,以客觀冷靜的態度分析問題,正視國有文化企業存在的差距。截至2013年末,全國國有文化企業戶均資產1.8億元,戶均年營業收入0.9億元,無論與其他領域的國有企業相比,還是與國際文化企業相比,國有文化企業是“小、散、弱”。
從國際看,排名前十的國外知名文化企業都是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的綜合性文化集團。美國的迪士尼集團、新聞集團、時代華納集團,德國的貝 塔斯曼公司,英國的培生集團等文化集團圍繞主業實現了多行業、多品種、多模式的混合經營和服務,業務范圍覆蓋4個以上的主要文化行業,涉及音樂、出版、多 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主題公園、印刷工業等各個生產和服務領域,成為影響全球的綜合性文化集團。比如迪士尼開展了從影視娛樂到電視網絡到主題公園, 再到服飾、玩具和食品等迪士尼品牌的全產業鏈開發,拓展綜合實力,進入了“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