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居民飲用水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來水,第二階段為純凈水,也就是對自來水的再次過濾。在城市居民中,它的出現逐步讓原本應用普遍的自來水淪為了清潔、洗滌、廚房用水。第三階段為類型較為豐富的山泉水、湖泊水與地下水。這一類水的出現一是基于自來水水源的惡化,二是純凈水去除了有害成份,也去除了有益成份,并且多半為酸性水,不利于健康。
而第三階段飲水多為地表水,隨著人類工業與生活化工污染源日益密集,工業生活用水粗暴排放,導致地表水質最終遭到侵蝕和破壞,而出現質量問題。
對此,上海炎善集團負責人吳健說,“21世紀,天然礦泉水有可能成為人類健康飲水的最后一座堡壘。因為,天然礦泉水的形成年代非常久遠,少則數千萬年,多則數億年以上,與當前的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毫無交集,屬于天然礦產,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庫。”
據了解,優質礦泉水開發生產流程,首先需要對其含有對人體的有益微量元素的指標進行檢測,達到國內外權威機構及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后方能授予生產證書,辦理采礦手續,劃定水源保護區;其次,天然礦泉水加工過程必須純天然無污染,嚴格按照水源地罐裝原則,不能添加任何人工元素。如此嚴苛的要求也確保了天然礦泉水產品的品質。
醴泉尋夢,踏遍青山始見她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礦泉水產品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偏硅酸型礦泉水、鍶型礦泉水及其他元素礦泉水等。其中95%以上為偏硅酸型礦泉水,產地主要以我國長白山為主。鍶型礦泉水及其他元素礦泉水僅占不到5%,屬珍稀礦泉水種類,如法國依云品牌等。
“為此,我們用了大約2年多時間走遍中國大江南北,足跡涉足雪山冰川、云貴高原、大漠塞北,主要圍繞珍稀優質礦泉水源展開探尋。從微量元素含量、水質、口感、硬度、供應量多個因素綜合考慮,均為能尋找到十分滿意的水源。2014年10月17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國家地理》的一期關于富鍶水造就長壽村的專題片,把我們的目光引入了延綿萬里,中國最為神秘的秦巴山區和巴山蜀水之間。由于這里地處鄂、渝、陜三省交界之地,交通極為不便,導致大部分地區仍處于原始村落樣貌。這里同時也是中國神農文化、古巫文化、中藥文化的發源地。地處中國二級與三級階梯交匯處,以及被譽為地球上眾多神秘現象聚集北緯31°地區。”上海炎善負責人吳健說。經過不懈跋涉,上海炎善在十堰市竹溪縣境內的桃源鄉發現了富集的天然礦泉水水源區域。目前所探明的水源,經國土資源部權威機構檢驗,鍶含量達0.78-1.2mg/L,超過國家達標線3-4倍,是法國依云礦泉水的1-3倍(依云鍶含量為0.4mg/L)。并且,水源地處中國富硒帶,水中同時含有倍醫學界譽為對癌癥具有預防作用的珍惜微量元素硒。HP值為8.33,屬于天然弱堿性水。加之水總硬度低于55mg/L,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生活用水總硬度標準(為100mg/L)。竹溪的水源同時具備富鍶、弱堿、含硒、軟水四大特性,成為上海炎善開發的首選。引人關注的是,上海炎善的水源點正處在國家南水北調項目的源頭,被劃定為重點水源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