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竹溪人來說,我們要走的是一條興山與富民同步,生態良好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綠色跨越之路。”余世明說。
竹溪天然礦泉水助中國百姓圓“健康夢”飲水安全引發國民關注
2013年1月,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會長趙飛虹在網上拋出20年不喝自來水,只喝礦泉水的言論成為熱議。從此,飲水安全問題不斷發酵,引發了媒體與民眾大范圍的觀注。據權威機構資料顯示,我國約35.7億立方米水源水質不達標,占總供水量的11.4%。
據國家環??偩?005年中國七大水系411個地表水監測點數量表明,27%為劣V類水質,基本喪失功能,七大水系已無安全水。人大環資委報告整個淮河流域,50米以內的80%淺層地下水都已經變成Ⅴ類水質,喪失了水功能;50米至300米的中層地下水,也已出現局部污染。全國各地水污染事件頻發,飲水安全告警。所有受污染水體對人類健康都將存在致畸、致癌、致突變風險。
作為城鎮居民的主要飲水的自來水,存在著水源污染和管網污染等問題。盡管各地水廠的技術多數是可以保證其來水基本符合衛生標準,但由于水源污染的日益嚴重和城市供水管道的老化、高層水箱的二次污染的難以解決,仍嚴重影響著飲用水質。據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數據顯示,有17%的供水出水廠不達標,20.4%的末梢水不達標。
2015年1月,央視報道稱,黃浦江、長江入海口、珠江都檢出抗生素,珠江廣州段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在南京居民家中的自來水里也有兩種抗生素檢出,檢出的阿莫西林濃度為8納克/升。專家表示長期飲用可能致耐藥。
礦泉水,人類最后一個健康堡壘?
早在2400多年前,人們就有對優質飲用水的要求。如《莊子·秋水》 “夫宛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宛雛即鳳凰,被譽為神鳥,其中“非醴泉不飲”中的醴泉,特指美好生態環境中那甘之如飴的山泉。而在那個時代,這些都還是容易實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