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A股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的披露工作漸入高峰的同時,基金公司也啟動了2014年年報的發布,從昨天首批出爐的15家基金公司年報透露的信息看,偏股型基金的整體倉位較3季度末出現了較大提升,藍籌類個股備受基金青睞,而對于今年的A股行情走勢,多數基金經理認為,2015年A股市場整體預期較好,但短線回調風險不得不防。
藍籌股成基金布局重點
伴隨大盤的回暖以及投資收益的提升,基金在2014年持續加大對A股市場的關注力度,本報數據中心統計顯示,首批發布年報的407只基金中有253只在報告期內配置了股票資產,其整體持倉比例為70.4%。得益于A股行情走好以及持股倉位升高,2014年基金的盈利能力也有明顯的提升,407只基金在2014年總計實現凈利潤1019.51億元,同比暴增314.43%。
雖然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的整體倉位有所提升,但卻并非任何板塊都能得到基金的青睞,據本報數據中心統計,首批公布2014年年報的基金在報告期內共持有1219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持股總量約382.67億股,較三季度的持股數量增長約28.45億股,其中中國銀行以8.04億股的增持規模成為首批發布年報基金增持量最大的個股,保利地產、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寶鋼股份等25只個股在報告期內獲得的基金增持數量也都在1億股以上。從上述基金增倉股的行業屬性看,金融、房地產等低估值藍籌股成為去年四季度基金買入的重點對象。
三類股成基金布局主線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從整體上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采取了重倉低估值藍籌股、減持成長題材股的操作策略,但在預判今年市場熱點演變趨勢時,多數基金經理認為新興產業成長股、改革主題股以及低估值藍籌股將輪番扮演市場領漲者的角色。
“南方隆元產業主題”基金經理彭硯表示,年內看好的行業中,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首先是互聯網板塊,包括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O2O,以及BAT重點投向的行業和領域;其次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高新產業,如核電、高鐵等;第三是環保,原因在于行業過去幾年的漲幅不大,新的一年國家可能在環保領域加大治理的力度;第四是大金融板塊,原因在于估值相對偏低;最后是國企改革,主要源于釋放制度紅利,具有業績和估值的雙輪驅動。
“大摩量化配置”基金經理劉釗指出,國企改革與政策紅利主題,提升經濟效益的高科技產業,以大消費概念、新文化媒體為核心的新型產業等相關的市場板塊仍是未來市場的投資主線。具體而言,一些中長期的需求升級,如傳媒、醫療、養老、大眾食品、農業等等,這些行業的需求可能更加持久,且能夠在經濟減速的格局中依然保持相對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