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4月22日電 題:百年榕樹“搬新家”、優化選線護水源.....粵高速的綠色創新
作者 蔡敏婕 沈高
22日,在距離茂(名)湛(江)高速公路茂名背嶺村段僅百米的地方,一個新修建的廣場引人注目,孩子們在這里打著籃球,幾位村民在旁邊的石凳上閑聊。廣場一側,一棵枝干蒼勁的百年老榕樹矗立著。這是茂湛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為百年老榕樹剛剛安頓好的“新家”,也是廣東高速改擴建項目推進綠色建設的一個縮影。
百年老榕樹“搬新家”
“這棵百年老榕樹在項目改擴建的紅線范圍內,且當地村民對它有著深厚感情,砍掉實屬可惜,經過反復調研討論,我們決定對老榕樹進行移植。”茂湛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負責人陳智江表示。
因改擴建項目施工需要,按照常規做法,項目原本需對背嶺村的這棵老榕樹根據標準賠償后實施砍伐。但為了讓這棵古榕樹保留下來,項目的建設者們多次實地調研走訪,最后為老榕樹選定了距離茂湛高速約百米外的一處“新居”,并成功實施了移栽。
“記得小時候,我們玩累了經常在這棵榕樹底下乘涼休息,這么多年就像老朋友一樣,老樹能保留下來,大家都很高興。”背嶺村村民馮伯說。
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全封閉式拌合站降低粉塵排放 廣東省交通集團 供圖優化選線設計保護水源地
深(圳)汕(頭)西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有2.7公里路段需穿越松子坑水庫,其中約1.1公里路段位于二級水源保護范圍內,跨水庫水域范圍主要為松子坑大橋。
松子坑水庫是深圳三大蓄水庫之一、東部水源工程重要的調蓄水庫之一,主要承擔深圳坪山和龍崗部分片區以及深圳全市供水網絡體系中的備用應急供水任務。
“考慮到項目建設途經多個水源與自然保護區,地貌多樣,構造復雜,我們在改擴建路線選線時,盡量科學合理規劃,做到環保施工,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項目總工程師邱志雄介紹,在設計階段建設者應用了三維可視化生態選線技術,擇優選取改擴建線路,盡量縮小公路在水源保護地內的穿行范圍。
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采用了右側拼接擴建松子坑大橋的建設方案,減少拆遷重建,并通過增加防拋隔離措施、增強橋梁防撞性能、完善排水設施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造橋施工對水源的影響。
施工巧用“綠色”加法和污染“減法”
在施工過程中,改擴建項目利用綠色公路新技術、新工藝等,做好廢舊材料再利用“加法”和污染“減法”。
在茂湛高速改擴建TJ4標,一個圍得嚴嚴實實的藍色“大匣子”佇立在工區。走進工區里邊,2臺拌和機、8個100噸水泥罐正在有序進行生產。與常規的開放式拌合站不同,項目采用輕型鋼板對水泥混凝土拌合站進行全圍閉改造,能夠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80%的粉塵向外擴散。
項目還在水泥罐頂部安裝了自動噴淋系統,可以及時吸附空氣中的粉塵顆粒,顆粒累積到一定重量或者體積就會下落,回收的粉塵可用于地方道路的修筑,實現資源的再利用。
在深汕西高速改擴建項目,圬工砌體的再利用正被推行,項目對舊路邊坡上的漿砌片石進行拆除并碎石化,再把碎石化后的材料用于路線經過的部分軟土路基進行換填、打造景觀設計等。據統計,舊路約有30萬方漿砌片石材料被重新投入使用,廢舊材料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剩余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