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4月15日電(闞力)《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一區兩帶三山”的發展布局,聚焦糧食生產、農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山區特色產業等。
河南省政府新聞辦15日舉行“河南‘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新聞發布會,就上述規劃提出的“一區兩帶三山”發展布局作以詳細解讀。
河南省委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保倉在發布會上介紹,“一區”是黃淮海平原和南陽盆地現代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兩帶”是沿黃和南水北調沿線農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帶;“三山”是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產業優勢區。
劉保倉表示,黃淮海平原和南陽盆地覆蓋100多個縣(市、區),多數是糧食生產大縣,河南省784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1030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90%以上部署在這一區域。
圍繞“一區”,河南省制定的“十四五”目標是,打造現代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確保糧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劉保倉稱,其發展重點主要是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物聯網、數字農業、高效節水、氣象服務等現代化農業設施的規模化應用。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重大科技平臺,組建神農種業實驗室,打造“中原農谷”。建設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中國(漯河)國際食品創新產業園,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
他介紹稱,沿黃共有8個省轄市25個縣(市、區),南水北調沿線(含水源地)共有8個省轄市24個縣,這兩帶既是河南重要的農產品產區,也是重要的生態保護區。
“十四五”時期,河南省圍繞“兩帶”,將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推動沿黃和南水北調沿線農業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綠色農業和美麗鄉村的“十字帶”。
劉保倉就“兩帶”發展重點表示,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旱作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以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水產等為重點,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建設美麗鄉村方面,他舉例,如開封朱仙鎮、孟津衛坡村、孟州莫溝村等,要保護和利用優秀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通過優勢再造,推動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帶。
大別山革命老區共有3個省轄市22個縣(區),伏牛山區共有4個省轄市13個縣(市),南太行山區共有4個省轄市9個縣(市、區),“三山”地區特色農業、生態、文旅、紅色等資源豐富,是河南省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生態屏障和革命圣地。
劉保倉稱,“三山”在“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是,要依托地區資源優勢,把特色資源變成支柱產業,把紅色資源變成金字招牌,豐富“兩山”理論的河南實踐。
他就“三山”發展重點解答稱,培育壯大雜糧、畜禽、茶葉、林果、中藥材、油茶、淡水魚等,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把“信陽毛尖、靈寶蘋果、西峽香菇、溫縣鐵棍山藥”等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成河南符合。
此外,擴大生態旅游,培育紅色旅游,發展歷史文化旅游,打造茶文旅的“浉河模式”、溝域經濟的“欒川模式”、美學引領的“修武模式”。
劉保倉表示,“三山”地區是河南省脫貧人口集中地區,要統籌用好銜接資金,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增加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