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疫情的持續,作為生活必需品,市民對于乳制品的需求量不斷增長,中老年人需要鮮奶補充營養,嬰幼兒則需要嬰幼兒配方奶粉做口糧,越來越多的乳企加入到保供的行列中來。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各乳企的產品供應充足,難點在于如何盡早將產品送到上海市民手中,乳業人也是想盡辦法。
嬰幼兒口糧需求激增
由于疫情的嚴重程度始料未及,不少居民家中的存貨吃緊,而最受關注的則是嬰幼兒的“口糧”——嬰幼兒配方奶粉。據惠氏營養品公司統計,僅僅從4月1日到10日,其400服務熱線和在線公眾號收到消費者奶粉需求咨詢就達到7775個之多。
惠氏營養品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上海市商委認定的保供企業,疫情期間惠氏營養品承諾48小時“送貨上門”,而為了確保奶粉供應,惠氏營養品一方面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獲取民生保障函和車輛通行證,保障運輸克服疫情期間運力的影響;另一方面,惠氏營養品公司物流工作人員也在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上搶時間。
每天早上9點,惠氏物流保障工作人員陳俊就開始一天的送貨工作,為了能夠帶上更多的奶粉,陳俊一直是一個人出發,此時他的私家車從副駕駛到后備箱,已經被三十多箱奶粉塞得滿滿當當。
為了確保送貨安全,陳俊必須穿上隔離服并全副武裝,近幾天上海中午的氣溫已經超過30度,一天上貨、搬運和配送下來,陳俊全身都是濕漉漉的,他甚至笑言“一天都不用上洗手間,都蒸發掉了。”
而送貨的工作本身也并不輕松,由于嬰幼兒配方奶粉屬于特殊食品,陳俊每送貨到一個小區,都需要進行二次消毒,并聯系小區的志愿者進行單獨配送,但如此一來每次送貨也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往往陳俊每天送完貨后回到倉庫已經是凌晨2點,而陳俊也并不能馬上休息,還要整理第二天要用的貨物,并進行抗原檢測、在線提交檢測結果。算下來陳俊一天只能休息4-5個小時,不過在他看來,在目前運力緊張的情況下,能確保嬰幼兒的口糧安全是一份不能推卸的責任。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為保供奔走在上海街頭的奶粉人并不在少數,由于奶粉需求大,乳企都在想盡辦法保證市民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需求。
同為上海保供企業的達能公司,一方面通過旗下奶粉官方服務平臺“喂自由”,幫助市民查詢到每日更新的線下可供貨門店,組織社區直購;另一方面,為了保證運力,達能與達達快送和復星商流合作,后者在緊張的運力中每天擠出30臺和10臺貨車直送小區,每天能夠覆蓋500-600個社區家庭的奶粉需求。
不過在走訪中,多家受訪奶粉負責人表示,由于疫情封控,不少車輛、司機也受到影響,因此如何保證運力也是本次奶粉保供最大的難點,隨著上海疫情封控的逐步放開,希望未來運力上的壓力也能隨之減小。
“千里”供牛奶
除了嬰幼兒配方奶粉,在疫情中,乳制品作為市民的生活必須品,保供的壓力也同樣巨大。
作為上海的本地乳制品企業,光明乳業在抗疫初期就啟動了封閉管理的方式,確保本地牛奶的生產供應。而針對疫情防控帶來的送奶員缺乏等配送能力不足的情況,光明乳業抽調了總部運營、財務、市場、法務等多部門的職能人員,作為志愿者,保障奶站正常運營。
近期,為讓更多市民喝上牛奶,光明乳業整合旗下所有工廠資源,緊急調撥全國產品,通過開通鐵路專列,送奶入滬。僅在4月11日當天,光明乳業黑龍江工廠、天津工廠就運出牛奶1526噸和1300噸,之后光明鄭州工廠等多家工廠的牛奶也將陸續抵滬保供。
據黑龍江光明松鶴工廠韓超東透露,在接到保供任務后,工廠成立黨員突擊隊,臨時抽調32名員工,在30個小時完成56節車廂1526噸牛奶的裝車,目前工廠還在加班加點生產,確保13日還有另外1500噸牛奶向上海啟運。
除了光明乳業,蒙牛乳業每天也有百余噸鮮奶從馬鞍山工廠出發,經過近400公里的旅程,加入到上海乳制品保供工作中。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相比于奶粉,鮮奶需要每日配送,保供的難度和壓力都更大。
據蒙牛鮮奶業務“天鮮配”總經理鄭雷介紹,在封控后,市民鮮奶的需求明顯增長,每天都要送出超過5000份鮮奶,因此包括鄭雷在內所有未被封控的“天鮮配”員工都成了送奶工,每天早上7點鐘就要到達冷庫提奶裝車,平均每個人每天要配送超過100份牛奶,到晚上11點左右才能結束返回酒店。
而由于疫情封控,餐飲暫停營業,送奶員工只能將一日三餐改為早晚兩餐;每天穿著防護服配送200公斤鮮奶,工作強度很高;而且由于鮮奶不能在車上過夜,為了一早提奶不少員工干脆就住在車上;這些天里有的員工7天瘦了15斤,有的則把私家車開爆了胎。
每日鮮奶的保供很辛苦,但鄭雷也見證了上海城市的溫情。在送奶過程中,鄭雷和同事們經常會收到熱心的市民送來的礦泉水、面包和消毒水等,并提醒做好防護。鄭雷也告訴記者:“每次推辭,都拗不過他們的熱情,也會覺得這一切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