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順義區的北京中德產業園,走進產業園北區的威樂(中國)水泵系統有限公司,一面滿載企業產品和榮譽的歷史墻映入眼簾,記錄著這家有著150年歷史的德國企業的創新歷程。
不到一年,這家于去年底正式開園的園區已集聚奔馳、寶馬、Ameco等73家德資企業,其中德國隱形冠軍企業25家;2021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近300億元。為何眾多德資企業紛紛落戶?作為國內首個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有何發展秘訣?
開放環境助力新發展
“我們每年都將投入的5%用于創新研發,這是企業歷經百年長盛不衰的秘訣?!蓖分袊肮彩聞湛偙O榮光自豪地說。
就在去年,威樂集團將全球第二總部落戶北京中德產業園,輻射全球新興市場,當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成為集團在德國本土以外的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北京冬奧會“冰絲帶”熱回收系統的水泵就產于威樂中國位于北京中德產業園的研發制造基地。
將第二總部落戶北京絕非拍腦門之舉,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巴芳瘓F已計劃增加1億元用于中德產業園威樂工廠的建設,進一步釋放產能?!睒s光告訴記者,在產業園幫助下,公司負責新興市場的德國相關團隊已陸續到位,中國研發團隊也在逐步壯大,更多創新因子正在園區落地生根。
威樂集團只是北京中德產業園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2021年,北京中德產業園累計落地項目28個,總投資22億元,這其中不乏安聯保險資管公司、恩格拜生態循環研發總部、萊茵科斯特雙元制教育中國區總部等一批知名企業。而順義區堅實的產業基礎和開放務實的國際化環境,是吸引眾多德企與中德產業園合作的重要原因。
“我們立足北京優勢,結合順義產業基礎,對標德國優勢領域,聚集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服務業等重點方向。產業園堅持對標國際一流,聘請中德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機構負責園區運營管理,從一開始就高起點夯實中德產業發展基礎。”北京中德產業園管委會主任蘭雄景說。
談到營商環境,恩格拜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李明深有感觸:“恩格拜作為技術型企業,最核心的優勢是人才。北京中德產業園為人才引進和工作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務保障。公司中國區總部及研發展示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產業園提供的立體式服務,幫助企業僅用20天就完成項目選址、簽約落地。同時,產業園積極幫助對接企業市場資源,已成功促成近千萬元業務合作。”
“我們聯合26家德企及39家中方服務機構成立中德企業服務中心,為園區企業提供從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全鏈條‘一站式’產業服務?!眴⒌现械聢@運營公司總經理史瑞豐表示,啟迪控股在產業園設立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園區運營管理團隊,開展招商引智、產業服務、創新孵化等工作,服務企業落地發展。依托啟迪近30年產業園招商運營經驗及全球創新網絡資源,搭建中德中小企業對接平臺等產業服務平臺,從財稅法人等商務服務、投融資金融對接到創新創業離岸孵化與技術研發聯合攻關等方面,構建起全周期立體式服務體系。
政策場景促進新合作
據悉,國內傳統產業園區發展路徑大致有三:一是基于本地產業基礎,延伸形成產業集群;二是政策引導,發展紅利產業;三是基于機會潛力培育新興產業。北京中德產業園可謂集三者于一身:緊鄰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的北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及存量空間資源,重點圍繞奔馳新能源汽車等龍頭企業,發展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大智造”氛圍滿滿;毗鄰首都機場的南區則承接一批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及研發設計、測試驗證、系統集成等科技服務平臺,推動德企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示范應用,“創新范”底蘊十足。
作為首都“兩區”建設重要承載地和對外開放合作的創新高地,北京中德產業園除“兩區”政策全覆蓋外,還享受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北京創新型產業集群示范區等疊加政策,并圍繞投資貿易開放、國際人才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等七大領域形成25項普惠性及個性化政策清單。同時,產業園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數字經濟等領域,陸續開放一批應用場景。
U盤與類樂高模塊是兩種形狀、大小、工藝工序都截然不同的產品,竟然能從同一條可自由改變布局的生產線上制造出來。這種模塊化組織的柔性生產機制正是博世工業4.0創新中心的突出優勢。在北京中德產業園南區所在地中德大廈,記者見證了這條自動變換的生產線:前面3臺工站一字排開,后面2臺工站待命,AGV小車從料倉運來材料,精準放在前排工站中,很快一個產品被生產出來。5個工站可根據所生產的產品調整位置,這一設計理念使得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特點的小試、中試企業解決智能制造發展難題成為可能。
博世工業4.0創新中心負責人林麗華說,隨著市場對定制化產品需求越來越高,多品種定制化產品需要被生產出來,如何提高設備利用率以及最大化保護企業智能制造投資是一個重要課題,而博世的智能制造平臺實現了可兼容制造、可重組制造、可升級制造。
城市更新注入新動能
經歷了從農業大區、工業強區到服務業大區的產業轉型,順義區正在高端制造、新城發展上奮力走在前列。在中德大廈,一張北京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范區規劃圖聯動了首都機場、國際會展中心、中央別墅區以及周邊產業園等生產生活體系,形成“兩區多點”、業態協同、空間聯動、產城融合的發展布局,未來將輻射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創新型產業集群示范區全域。
位于北京中德產業園北區的思靈機器人公司廠房內,一個個機械臂正在進行負重、轉動、定位等精細測試。在這里,一大批智能化程度高、適應性和穩定性強的智能機器人被生產出來,并在醫療手術、消費類電子產品制造、智慧農業等領域展現身手?!八检`機器人在產業園開展智能力控機器人的生產、應用項目研發等,助力北京制造業提質增效?!痹摴韭摵蟿撌既死顥钫f。
喚醒“沉睡”土地,就是喚醒一地經濟。作為首批落地中德產業園的企業代表,思靈機器人對6000平方米的閑置廠房更新改造,讓老式廠房變身富有現代感的工業廠區。去年以來,北京中德產業園共盤活4.6萬平方米閑置低效廠房,以“騰籠換鳥”激發了城市更新活力。
“產業園不斷完善提升國際教育、國際醫療、國際社區等方面建設,構建國際化生活環境,充分展現了開放多元、友好包容的發展理念?!敝械轮悄苤圃飚a業協會秘書長李巍表示,園區周邊集聚了國際會展中心、中央別墅區、10余所優質國際學校、4000套國際人才公寓、和睦家等一批國際醫療機構,以及祥云小鎮、歐陸購物中心等多層次商業服務體系,并且設立了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大廳,全方位滿足國際人才的生活和發展需求。下一步將繼續依托產業園國際化優勢,更多集聚資源及力量,充分發揮首都“國門”優勢,助力產業園打造會展、論壇、交流、商務、產業促進等多元化場景空間。 (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