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4月8日電 (記者 申冉)8日,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南京市代市長夏心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21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萬億元、增長7.5%,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2021年是南京歷史上極不平凡、極具考驗的一年。”夏心旻說,“面對突然來襲的祿口機場聚集性疫情,全市上下沉著應對、科學處置,以最快速度開展流調溯源、核酸篩查、轉運隔離、社會面管控,盡最大努力進行醫療救治,實現235例本土和325例市外來寧醫治患者‘全治愈、零病亡’,較短時間控制住了疫情。同時,在攻堅克難中著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全力推動疫后恢復,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通過穩企業保就業、擴內需穩外需、抓服務強制造等工作,去年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萬億元、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1%,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在發展動能轉換上,南京通過強化科技創新“主引擎”作用,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動方案獲得了科技部的批復,該市創新水平加快提升、創新主體競相涌現、創新生態獲得了持續優化。其中,南京紫金山實驗室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6G太赫茲無線通信創全球實時傳輸最高紀錄。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分中心啟動建設。南京地區新增兩院院士14名、居全國第二。
8日,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肖日東 攝報告中提到,2022年南京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3.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