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面對股市持續低迷、樓市被限購的慘淡投資局面,一種類似于股票但投資風險比股票小、回報率相對較高的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文化藝術品投資如火如荼,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球,有望成為繼證券、房地產之后我國第三大投資市場。
中國文化藝術品市場的興起源于2004年,10年間,中國文化藝術品拍賣的成交總額已經是2004年的8倍之多,文化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達到20%,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投資。文化藝術品投資的高回報逐漸改變了傳統鑒藏觀念,即使是卑微的草根投資客,參與藝術投資的熱望也在蠢蠢欲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中國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中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藝術品消費需求日益增長,文化藝術品保值增值功能凸顯,國內文化藝術品市場日趨活躍。據法國Art price最新統計,2011年上半年中國文化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為428.42億元,同比增長112.71%。而2010年中國文化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超過500億元,占全球藝術品銷售額的33%,居全球第一。
當前中國文化藝術品市場仍然是小眾市場,碎片化的市場結構,以及確權、鑒定、評估、變現等問題,制約了大眾群體進入市場,也影響了市場的快速健康發展。
傳統的文化藝術品市場,需要打造新型的市場價值鏈和交易模式,科學、有效地注入金融、市場、互聯網等元素,逐步解決傳統模式下的各類問題,推動市場的增量發展。
中國炎黃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炎黃文交所)基于這樣的一種趨勢,在長達多年的摸索后研發出了“文交所+電子商務”這樣的一種新型模式。該模式是通過炎黃文交所的公共服務平臺制定的一套科技體系。在這個模式中,文交所應發揮出平臺的優勢。
炎黃文交所主營業務為各類文化藝術品權益拆分和類證劵化運作:業務性質為藝術品權益拆分、電子化交易、交易見證、過戶登記、產權交易。涵蓋的藝術品門類包括:名人字畫、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品、陶瓷玉器、金屬器、青銅器、珠寶鉆翠、古代家具、綜合藝術品及其他藝術品和非物質文化產品等:同時,將進行文化股權、物權、債權、及知識產權的轉讓或授權交易。
炎黃文交所最大的價值是平臺價值,像蘋果App應用平臺一樣,盡管軟件并非由他們開發,但都經過其平臺交易,以此建構一個包容性更大的平臺,一方面可以積聚各種不同類型的網絡受眾,另一方面借助App平臺獲取流量。文交所也應該是一個資源整合的平臺,作為一種第三方資源整合平臺的合作形式參與到互聯網商業活動中去,發揮平臺的資源整合功能。
炎黃文交所涉及文化藝術品網上交易平臺業務的優勢主要表現為:首先,炎黃文交所是交易平臺,具有“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及良好的社會公信力,在電商交易過程中,炎黃文交所平臺的參與,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文化藝術品電商交易在信用方面的缺失。其次,炎黃文交所本身涉及的范圍廣,在交易的過程中,可能會使得一些標的數額較大的藝術品得以成交。再者,電商是網絡平臺,電商的參與性較高,參與人群眾多,這也是未來大勢所趨。文化藝術品電商本身難以對藝術品做出鑒定,炎黃文交所可利用本身的資源和公信,使得交易更容易達成。對于日漸進入白熱化交易的藝術品電商交易,炎黃文交所進入這一領域的主要優勢在于專業的平臺,炎黃文交所具有文化產權交易的功能,文化藝術品是其中的一個項目,炎黃文交所能更好的發揮出平臺功能。從目前來看,炎黃文交所參與電商,主要是與文化藝術品電商合作,以平臺的優勢整合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將電商的靈活性和文交所的優勢結合起來,走出屬于炎黃文交所的新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炎黃文交所是具有信用的中介平臺機構,主動轉型,為這些藝術品電商提供信用服務,同時也會取得長足發展,對于文化藝術品這樣的非標準產品,在文化藝術品網絡交易中,信用保障一定是發展的短板,炎黃文交所能起到構建信用體系,真偽的鑒定、信息披露的作用。
炎黃文交所的這種新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將電商的靈活性和文交所的優勢結合起來,這也是文交所未來飛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