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凌 軍)柞水縣圍繞“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務清爽、民風清朗”建設目標,精準施策,多管齊下,推進清廉村居單元創建走深走實。
推進“三務”公開,強化制約監督。縣紀委監委將“三務”公開納入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督促全縣各村(居)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建立健全黨務、村(居)務、財務三務公示平臺,按照“三務”公開標準化要求,制定“三務”公開制度和流程,采取線下線上平臺,定期向村(居)民公開征地拆遷政策、惠民政策落實、重大項目建設、村(居)財務收支、黨員發展等群眾關心關注事項,進一步擴大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目前,全縣82個村(居)都建立“三務”公開制度,并安排專人負責落實,起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社會效果。
規范“小微權力”,約束清廉用權。縣紀委監委聚焦村級“三資”管理、惠農政策落實、便民服務等內容,梳理形成三大類47項村級“權力清單”。對照“權力清單”,明確村(居)黨組織、監督委員會和村組干部責任分工,形成村級干部“工作清單”。綜合運用巡鎮帶村、審計、審查調查中發現的基層易發多發腐敗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制成“責任清單”,為村級干部履職行為立規矩、畫紅線。構建“室組地”聯動監督工作機制,整合全縣紀檢監察干部力量,充分發揮村(居)勤廉監督哨所“零距離”優勢,聯動對村級“小微權力”開展監督,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助力清廉村居建設。
整治“微腐敗”,提升群眾幸福感。縣紀委監委印發《持續深入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了鄉村振興領域整治工作重點,嚴肅查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貪污侵占、吃拿卡要、優親厚友、落實惠農政策不力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持續凈化基層政治生態,進一步夯實“清廉村居”建設根基。清廉村居單元創建以來,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農村黨員干部截留挪用資金、虛報項目套取資金問題5件,黨紀政務處分6人,追回被挪用、套取資金6.5萬元;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問題專項治理,查處低保資金發放審核把關不嚴問題3件,問責8人,其中給予農村黨員干部黨紀政務處分4人,追回多發資金1.7萬元。
厚植文化土壤,營造尚廉環境。縣紀委監委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廉政文化教育融入群眾日常生活,通過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潔文化教育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廉潔文化氛圍;堅持把廉潔文化建設和基層治理結合起來,把“廉元素”寫進村規民約,引導干部群眾以“廉”為榮,持續厚植廉潔文化建設土壤,不斷提升清廉村居建設“軟實力”。清廉村居單元創建以來,柞水縣開展“德潤三秦清廉柞水”好家風故事分享會、廉潔文化作品展、送戲下鄉等活動125場次,利用戶外大屏幕、文化墻、宣傳欄等陣地,投放以“廉”為主題的宣傳廣告30個,完善、修改具有“廉元素”村(居)規民約82個。